往南,走汉水水路可由汉口入长江,汉口劈面是郢州夏口。
不管走哪条路,水路都是顺水行舟,陆路非常狭小,很轻易被人堵在半路。
汉北地区居中,往北,翻越山脉、穿过阙南地区,就能到达洛阳,这是有现成门路的。
“我们的粮草运送则非常辛苦,若兵马堵在半路,耗上几个月,粮草撑不住,就只能撤了。”
武祥弥补:“前提是有充足的大石头,几十斤重的那种,这就像射箭,若光有弓没有箭,弓再短长也是没用的。”
“如果按着平常的打法,甚么蚁附攻城、挖隧道、堆土山,搭高楼,耗时不会短,动辄数月乃至一年时候。”
走长江(含临江陆路)入蜀,先得拿下江陵;走汉水(含临河门路)入蜀,先得拿下襄阳。
“然后以逸待劳,对付魏军的打击,只要站稳脚根,节制住汉中,能够让魏国如鲠在喉,迫使蜀地魏军不得不分兵防备。”
“并且,朝廷这么快光复江陵、襄阳,魏国必然始料未及,我们占了先手,不来个‘兵贵神速’,岂不成惜?”
往西北方向走武关道可入关中,长安近在天涯。
“人家不消打,就是和你对峙,比方在汉水旁的安康,或者长江峡口。”
襄阳,各处飘荡着梁军旗号,彭均等人在满目疮痍的城头上东张西望,想要看看投石机的能力有多大。
所谓的“战术层面”,是要揣摩己方如何打赢一场仗,判定仇敌会如何打这场仗。
“他们的粮草运送完整能够走水路,因为是逆流而下,省时省力。”
往南走陆路可达江陵,入江后可逆流而下,也可进入长江南岸的湘州地区。
战棚当然已经不存在了,墙垛悉数消逝,本该平整的墙顶,已经变得坑坑洼洼,根基上站不了多少人。
“那,就这么放着失地不管了?”黄?问,彭均两手一摊:“还能如何?天远地远的,魏军又必定严阵以待。”
最后,也是最首要的一点:反击荆、雍的雄师,粮草不是很足,若接下来入蜀作战,没法支撑太多兵马,且没法耐久。
“他们既要保汉北,又要保蜀地,还得争夺汉中...也就是胸膛劈面的处所,他们的耗损,比我们大很多!”
往东,东北方向出方城,就能进入河南地区。
“益、梁还没有光复,接下来是不是要往梁州去?”
武祥趁机颁发定见:“官军就近打击汉北穰城、宛城,魏国必定集合兵力东进,因而,另一边就空虚了。”
“守城最大的依仗就是城墙,没了这依仗,那里守得住?官军仰仗兵力上风,就能很快拿下襄阳。”
“汉北地区?”彭均再次看向北面。
“你们想想,汉北地区如此首要,官军去攻,魏国可不得拼尽尽力来救?到时候打得昏入夜地,朝廷哪有那么多兵马和粮食,支撑如此耗损?”
如果就近攻打汉北地区,比方要地穰城、宛城,倒是不错,因为阵势开阔,另有水路能够操纵。
只要效脑筋兵戈,判定敌军的战术和计谋企图,才气事半功倍,增加胜算。
黄?感觉不实际:“我传闻,从襄阳到汉中,全程近两千里,沿途畴昔只要被人堵在半路上,就失了先机。”
所谓的“计谋层面”,想清楚己方为何要打这场仗,判定仇敌为何要打这场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