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琰轻点头,站起家来,又与李氏和她们姐妹几个一一见礼。
谁知,不等太夫人选定人选,谢广云却亲身求到了太夫人处,请纳彼时翰林院沈翰林的独女为贵妾。
如许的人,如何会让女儿做妾?
不过谢璇还是一眼便认出了那是她三哥。
肖夫人便是又道,“你母亲,我方才已让人去禀过她了,许是有事,以是未曾过来,待得早晨家宴时,再去请她。你三叔和三婶因着已是定下时候,不日就下出发南下,倒是忙着清算行李,家宴时再问安也不迟。倒是你,这一起舟车劳累的,辛苦了。你的院子,我已着人清算出来了,你自个儿先回屋里歇歇吧!等着你大哥从宫里返来,我们再一道叙话。”
谢璇倒是未曾见过这位沈姨娘,倒是因为这沈姨娘也是个福薄的,固然如愿生下了大房宗子,为大房添了丁,也就是谢家这位三爷,谢琰,却也因出产伤了身子,自此,便是缠绵病榻,最后,竟是走在了谢广云的前头。
那样的冷傲刻骨铭心,即便现在,少年,长成了铮铮男儿,她也能一眼便认出。
太夫人一考虑,便又想着再为谢广云抬一房妾室。只是,这回太夫人却更是慎重了,想着,总得挑个好生养的才是。
别说从阜成门到内城另有些时候,谢珩既是奉旨回京,又是镇边将领,进了京,如何也要先进宫去面了圣才气返来的,这么一担搁,还不晓得甚么时候才气回到府里。
只是,临走前,谢璇还是忍不住道,“母亲!你别这么焦急,大哥返来另有些工夫呢,你渐渐来,不焦急。”
但倒是帮她爹管着军需上的事,传闻,还非常有奇谋,在她爹军中,与智囊无异。
提及来,谢琰竟也有五年未曾回过都城了。
太夫人本来是想着纳个妾,生了孩子,日跋文在卢夫人的名下,算作嫡出,但如果孩子的生母也能有个端方的出身天然是不错。
只是,这位香姨娘也是个没福分的,固然不久后,就怀了身孕,生下来,倒是个女儿,也就是已经远嫁了的谢家二女人谢珊,恰是谢珍一母同胞的亲姐姐。
谢璇胡思乱想的时候,谢琰已经走到了肖夫人身前,正端方地跪下,向肖夫人施礼,“见过二婶。”
只是,这翰林院固然清贵,读书人却最有傲骨,却不见得舍得将独生女儿嫁与他报酬妾,何况,这沈翰林在都城另有些名头,却不是因为其他,恰是因为他对他太太的情深意重。沈太太结婚后,只得了一个女儿,多少人劝沈翰林纳妾生子,他却向来没有摆荡过,还将劝他的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谢琰的身份,在定国公府委实有些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