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①:张九成、喻樗、陈刚中、凌景夏、樊光远、毛叔度、元盥七人都是奸佞之臣,都因为反对定和而被秦桧贬官。至于他们有没有在南宋的太学任教,无从考据。不过,他们聚在这里,倒是没有过的事。老米将他们安排在这里,只是为了故事生长需求。请各位书友谅解。
“都这个时候了,还且个甚么慢啊?!?你们不去,我去!”毛叔度一边朝门口走,一边怒道。
“走!去告御状!”毛叔度拔腿便要朝外走。
“你……!我……!”毛叔度狠狠一顿脚,终究还是停下了脚步。
“子韶兄,你不消再说了。我们都站过朝堂。拦囚车是个甚么罪名,我们都清楚。”喻樗道。
元盥一句话没说完,门口俄然响起了短促的拍门声。
“彦柔(陈刚中,字彦柔)兄,臣不言君过。彦柔兄切莫在人前如此。”凌景夏看了陈刚中一眼,有些替他担忧。
“圣上那么圣明的人,如何就不明白呢?现在与金人议了和,将来呢?”毛叔度接过元盥手中的火钳,朝炭盆中添了一块炭。
“子韶兄……”这七人当中,若论之前的官职,天然是张九成最高。若论之前的圣眷,天然也是张九成最浓。元盥想再发起一下,让张九成试着去逛逛门路,设法把他们的联名奏章送到天子面前。
“季中(毛叔度,字季中)兄且慢!”喻樗叫道。
“子韶兄,甚么体例?你快说!”毛叔度急道。
“大丈夫生于六合之间,自当顶天登时!本日我如果不去,我怕我的子孙都不会认我!”元盥怒笑道。
陈刚中悄悄地哼了一声,没有辩驳。
“湍石(喻樗,字湍石)兄,我倒是也想啊。只是,我担忧,以我们现在的官职,莫说是奏章,便是贺表,也到不了圣上那边啊。”张九成又叹了一口气。
本日除夕,固然有很多门生上街凑热烈去了,但太学当中,仍然另有近一半儿的门生。
张九成悄悄皱了皱眉头,站起家来,朝门口走去。屋内残剩的六小我也不再说话,转头看向门口方向。
有这么多的同窗在,乃至于家住临安的一些门生,这些日子也赖在太学不归去了。呆在太学,大师都是同龄同窗,一起读读书、作作诗、掉掉文、谈谈风雅、扯扯咸淡,总好过回家去面对父母的唠叨不是?
留下来的,不但是有门生。留下来的,另有很多学官。这此中,便包含了张九成、喻樗、陈刚中、凌景夏、樊光远、毛叔度、元盥七人(注①)。
很快,张九成便走了返来。他的身材仿佛在微微颤抖,嘴唇也在颤抖。
“圣上不是不明白。圣上若真是不明白,此事倒另有一丝转圜的余地。圣上就是太明白了啊!”张九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好!”残剩的六小我对视一眼,同声说道。说罢,他们便要朝外走。
上月下旬,太学便歇了课。若在往年,太学一歇课,绝大多数的门生便会告别先生,踏上返乡之旅。但本年,留在太学的门生却非常多。
自打因为反对与金人媾和而被秦桧设法贬去秘阁修撰之职后,这七位大才便前厥后到了太学任教。现现在,在太学内,这七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号:太学七君子。
“子韶兄,如何了?”其他六小我同时站起家来。
“莫非我们就看着秦贼将两位将军害死?!如果任由秦贼将两位将军给害了,岳元帅就伤害了!”陈刚中恨声道。他一语道破了更大的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