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文笑笑,“这处所,上世我来过几次,熟得很。”
奎昌在宣纸上泼墨挥毫,却写得一首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是。”詹士谢图仓猝应道。
奎昌很有深意地看他一眼,“这些人,倒都不是外人,……”
廉敬顿时笑道,“没请别人,就请您跟夫人,再就是玉明,另有几个同僚,都是您信得过的人。”他随便说了几个名字。
“回皇上,臣也在四周察看,臣的眼里并无风景,只要皇上的安然。”詹士谢图持重地答道。
“多少政务等着呢。”詹士谢图好似也是无可何如,“这避暑实在就是换了个处所措置政务罢了。”
奉天将军、古北口大营将军、热河都统、喀喇沁左旗绿营都统、蒙古诸王、都城各衙门提早前来的堂官及热河一干子官员,在礼部尚书司马白衫及鸿胪寺少卿查斯海安排下,恭敬跪迎圣驾。
见他一起步行,詹士谢图与肃文顿时跟了上去,詹士谢图一起东张西望,肃文倒是两眼平端,目视火线。
时维八月,序属仲秋。
世人的心不由都是一沉,站在轩外的肃文虽是长身直立,按刀不动,但也是悄悄听着内里这大金朝几位顶尖人物的对话,但只听得耳边风响松鸣,却听不到内里有人接过宣光帝的话茬。
透过东面的窗子,秋树碧湖,一览无余,张凤藻好似沉浸在这绝妙的风景当中,浑然没有听到宣光说话似的。
肃文内心一乐,从速站得更直,这四句歌子倒是他的手笔,想不到已传到宣光帝的耳朵里。
“忠君护驾,臣子之任务。”肃文也朝他挤挤眼睛。
“这半年,外务府查处了很多官员,内里传播着一首歌谣,”宣光帝悄悄念叨,“……草木荣,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盛不下顺天府一口钟,东海贫乏白玉床,龙王来请隐姓王,天下好文章,珍珠如土金如铁。”看看在坐的诸大臣,“这豪侈极欲到了多么境地!”
嗯,要刮风了!
肃文也是一身五品武官服色,头顶翠森森的孔雀翎,骑马跟从在这九龙乘舆之侧。
“嗯,且不说外务府,就说当今的朝堂之上,这小民看官吏,小官看大官,单说这吃穿用度,从上到下,民风一塌胡涂,竟是大家争相攀比!……嗯,我朝有制,亲王、郡王以外禁穿黑狐皮,但是你看看,这朝堂之上身着黑狐皮之人又有多少!朕,还传闻,有人顶戴花翎所用的翎管子,一个就代价一万三千两银子!”他看看高塞,高塞却不敢触碰他的目光,“就是这些1、二品大员把民风带坏了!”
“大犯警则小不廉,上有行下则效,这朝堂之上,省府州县,吏治不清,民生何赖?”
众位大臣都站了起来,世人早知宣光帝要清算吏治,原觉得也是要太后探亲回銮以后再作商讨,谁知,在这避暑山庄就雷厉流行安插开来。
宣光帝扫视一眼正襟端坐的几位大臣,“朕,信得过你们,要不也不会宣你等前来集会,但,此种民风之下,朝堂之上洁身自爱之人,已所剩无几,若想洁身自好,则上宪视他们为异类,同僚视他们为仇雠,这朝堂之上竟无好人立锥之地!”这话已经说得很刻薄了,这也是平时荫堂与汪辉祖暗里群情但不敢、不能也不想说出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