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两场的测验内容不被正视,考得好锦上添花,考得不好也无所谓,只要别把公文格局写错、不呈现知识性弊端便可。
只看到第一篇四书文,王阳明就想起本身在贵州的弟子,气势实在太类似了。
因为文章在阐述的时候,呈现了“盖六合之道,先以化生,后以形生。化生者六合,即父母也;形生者父母,即六合也”。
房官们要给朱卷、墨卷对号,对不上号的一概不取。
而温仁和的考语则是:“认理真而措词不拘不泛,论据详而大旨符合传注,行文周到而次第转承无隙,此题作者当为道学高深之辈也。”
王阳明的评价是:“经义贵平允,此作虽无甚独特,取其平允罢了,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