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徐惠看到了但愿,也让李世民因为不好靠近武媚,而满足于看到长附近似于武媚的徐惠。
萧皇后离世,李世民下诏规复其皇后称呼,谥号为愍,让三品以上官员治葬,为其装备仪仗,护送到江都,与隋炀帝合葬一处。
李世民看着《谏太宗停战罢役疏》:自贞观以来,二十有二载,风雨调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荒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慕,犹阙胜利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无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驳诘,行之不易,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安。伏惟抑意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滋重德,择後是以替前非,则鸿名与日月无穷,大德与乾坤永大。
萧皇后在微小中祈求着李世民:“民妇但愿陛下能让我在身后与杨广合葬,除此,别无他求。”
徐惠还真觉得李世民对她窜改了观点,动了真情,依偎在李世民的怀里:“陛下能如此宠嬖臣妾,是臣妾的福分。”
高阳公主忍不住的偷看了辩机几眼,惹得武媚也顺着高阳公主的眼神望去。只见那辩机面貌漂亮英飒,气度不凡,无欲无求的超凡脱俗。
李世民带着武媚和高阳公主去了房府。
李世民看望了房玄龄,召见了辩机,听辩机讲经说法。
看完以后,李世民不得不平气徐惠的才调,以及她对朝政之事的贯穿,虽说不算透辟,也能与长孙皇后相对比。当年长孙皇后活着时,也会如此规劝于李世民,只是会用滑稽的体例,更加油滑的规劝,不会像徐惠这般不懂拐弯。幸亏,李世民也能接管这类直言不讳。如果徐惠在外漫衍谎言的事情不被李世民所知,如果李世民不会误以为徐惠有谋反之言,徐惠的这些谏言,会被李世民出自至心的大加赞美。
李世民带着武媚去了萧皇后的宅院。
李世民淡然的笑了笑:“金刚经曰:凡统统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此时,崔仁师被储遂良谗谄,他的奏折还未被李世民看到,就被掉名籍,放逐到连州。
这期间,房玄龄卧病在床,武媚不肯意李世民背负着为了后代情长而忘怀了君臣之情的罪名。
李世民淡然的笑了笑:“正因为朕并不信赖崔仁师有罪,才会只是将其放逐。治国之道,不能单单靠公道,而是要均衡利弊。崔仁师的错误在于获咎了关陇门阀,而关陇门阀的气力在当朝不成小觑。为了朝堂安宁,朕不得不捐躯崔仁师。”
武媚非常不解,在早晨向李世民提出了疑问:“陛下也信赖崔仁师是罪有应得?”
在高阳公主入宫,说要伴随武媚时,武媚愣了一下神,感慨的讲:“高阳公主,房大人病重之际,我应当代陛下前去房府看望。还是我陪着公主,到房府住上一些日子吧!”
萧皇后看了看武媚,说:“陛下,民妇想与武秀士伶仃说说话。”
实在,李世民并没有健忘抱病的房玄龄,早就亲身前去看望,并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应御膳。只因萧皇后的离世,让武媚悲伤了好久,李世民并没有对武媚细说房玄龄的事情。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三月二旬日,前隋萧皇后病危,临终前想见李世民和武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