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功德啊,”叶企孙喜道,但又难堪地说,“实不相瞒,清华的物理教员只要几位,恐怕帮不上甚么大忙。”
叶企孙也是位神人,身为清华物理系初创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定人之一,他不但精通物理,并且学贯中西,从小苦学天文历法和四书五经,还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门生们用英文课本上课,不会有相同停滞吧?”周赫煊猎奇地问。
“相同停滞并不存在,读工科的门生,会英文是根本中的根本,”李书华说:“就是有些课本里的内容和体系,跟我们中国的实际环境不符,特别是在联络糊口出产及尝试的部分。”
李书华当即行动,把周赫煊的设法一说,其他几位物理教员全都同意。他们白日课程太多,底子抽不出时候来,编课本的活只能早晨赶工。
一个不到30岁的漂亮青年欢迎了他,此人恰是清华物理系主任、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定人之一叶企孙。
这些事情都需求钱,周赫煊以小我名义,垫付了1000大洋给“课本编撰小组”,用于传授们的平常联络以及预付稿费。又捐了2000大洋给北大科研部,他们购买质料和停止实验都需求费钱。
至于北大出版社,临时不消周赫煊给钱。北大有本身的“门生银行”,门生银行里的钱,充足北大出版社前期开支。
“想过啊,谁不想?”李书华无法地笑道,“可惜工程量太大,必必要有当局构造和推行。”
“勉强还能对付,”李书华笑道,“每位教员起码同时教五门课,比如我,就教《数学道理》、《浅显物理》、《物理光学》、《电动力学》、《实际力学》和《专门物理尝试》。”
他们如果去南边的话,随随便便就能改良糊口。之以是留着不走,是因为任务在身,舍不得丢弃本身的门生。
周赫煊说:“不碍事的,人多力量大,只要肯帮手就好。并且我也不能让大师白着力,编课本是有稿费的,但愿孙传授能够支撑。”
清华物理系是客岁建立的,师资力量奇缺。除了叶企孙这个物理系主任外,只要一名传授(梅贻琦),两位讲师(赵忠尧、郑衍芬)和一名助教(施汝为),比北大那边还惨。北大物理系固然只剩下三个教员,但却满是传授级别。
“那当然好,”李书华喜道,“如果能把课本编出来,中国统统的工科门生都能受益。”
“教得过来吗?”周赫煊问。
周赫煊此次在北大待了五天,帮着把北大出版部改成北大出版社,又插手了北大科研部的建立大会,最后牵头清华、北大两校合作建立“中国大学课本编撰小组。”
周赫煊皱眉道:“有没有想过,我们本身编一套理工科课本?”
周赫煊笑道:“你先去联络理工科的教员吧,情愿编课本的把名字报上来,我明天就到清华走一趟。我们渐渐来,先编物理课本,今后再弄化学、地质、机器等科目。”
一起走马观花,周赫煊啥都没说。实在他感觉北大理科太多,理工科专业太少,较着偏得太短长了。
时候虽短,周赫煊却感觉格外充分,比他在天津做报纸写文章成心义很多。
周赫煊随即道明来意:“叶传授,是如许的。鉴于中国物理课本,大多利用英文版本,讲授不甚便利。以是我就想编一套合适中国真相的教本,北大才气不敷,但愿能与清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