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回到东林书院,将那些已经翻烂的册本堆在一起,翻开仗折子,一把火烧成灰烬。
裴文风如何也没想到,面前这个清俊的年青人,一开口就问一句,“反吗?”
裴文风拍拍他的肩膀,“我晓得你心有不甘,可这条路很长很长,我晓得你才调横溢,也晓得你意气风发,更晓得以你的才气,不该止步于此。来,饮下这碗酒,我们不醉不悔。”
“来喝状元落第粥,买一碗送一碗。”
连喝三碗后,他稍显醉意拱手道别,“在渊兄交代的蜀地大业,我必然完成,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我这就归去,每隔七天必来手札报备进度,还请命人拿来纸笔,我立下军令状一份,交于在渊兄。”
“公子,吃个蹄膀吧,金榜落款必备者必备。”
易理畅快地哭了一会儿后,将泪水擦干,眼神变得仇恨起来,“都是假的,都是假的,只要本身做主了今后,才是真的。在渊兄,我愿跟随你摆布,效犬马之劳,誓死相随!”
想想本身从小被族中弟兄,街坊邻里夸奖,绝望,失落的神情垂垂从他眼中升起。
裴文风第一他是佩服的。
他昂首望向东林书院的方向,朝着云都城门外走去。
易该当场站了起来,大笑道,“公然是如许,公然是如许……”
一气呵成。
易理一脸绝望地低着头,在街上漫无目标地穿越着。
笑完又泪流满面,“我无愧于父母,无愧于族人,无愧于心。”
易理语塞。
“安设你的族人,本就是我举手之劳,道平兄不必行此大礼。倒是道平兄你,此次回蜀地,完成任务摆设的同时,还望你勿忘初心,重拾信心,下次金榜落款时,我在内阁等你。”
云都城内熙熙攘攘,各路商贩手持粽子摩肩擦踵,沿街商店叫卖声此起彼伏。
他收回棋盘上的棋子,头也不抬道,“道平兄,请坐。”
小时候他家道优渥,四岁就能作诗,七岁学会骑射,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满腹经纶。
一阵开朗的笑声,回荡在裴府别院。
易理竟在军令状上找到了科举的感受。
裴文风唤云苍给易理泡了一壶茶,让他稍安勿躁。
凭甚么,凭甚么别人轻而易举能获得的,他却要更加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