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崇祯一愣,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随即恍然,敲敲额头,“台湾,东番?”
张献忠纵横西南,当者披靡。
“那就拟旨吧,加刘少康为台湾多数督,”
“哎,这崇祯昏招频出,荒唐好笑,吊死在煤山也不冤,怨不得人啊!”
朝堂开端进入下一议题,不过就是火线吃紧,那里又有了大灾,那里有贼兵等等,就在朝会结束之时,骆养性声音再次响起。
明朝官方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初期称呼为东番,中期有了大湾、大员、台员的称呼,厥后万用期间因为台湾地形如弯弓,浮海如平台,是以而得名。
按理说现在大明已经有了亡国的伤害,就算不找藩王们要钱要粮,总该先把俸禄停了吧,优先补给火线兵士,包管战役力,这才是该做的。但是这些大臣们一个个木桩普通,早就习觉得常,他们不是不晓得,而是反对的人都被崇祯给清算了。
张维国说完,崇祯认识到朝廷对于各地反贼已经疲于奔命,万一逼反郑芝龙,底子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剿除,顿时有些心灰,这个天子真是太窝囊了,连对于一个海贼都要谨慎翼翼。
此话一出,大臣们一阵吸气,骆养性这是要谋事的节拍啊,并且郑家也不弱,三个总兵,手中有钱有人。
“臣不敢作假,东西就在兵部,并且他还说情愿锁住海上航道,每年上缴十万两白银”
“没错,郑芝龙固然是朝廷官员,却也是位大海商,家财巨万,麾下战船千艘,士卒两万余人,其弟郑芝豹、郑芝凤都是海军副总兵。”
“此人名叫刘少康,曾和福建总兵郑芝龙一样为海寇,他们胜利赶跑红毛人,想要和台湾一起归附大明,为此将缉获的代价五十万两白银东西上缴朝廷!”
这是,左都督锦衣卫批示使骆养性说道:“陛下,此人虽出身海寇,但应当是至心归附,并且早有先例,比如福建总兵郑芝龙,也是接管招安的。”
“五十万两!”
“遵循平常一样,拨款吧!”
这类昏庸行动导致今后李自成要攻打北京时因为此事让大明其他地区的藩王、手握大权的武将全部围观,再也没有人敢组建勤王军了。
这就是大明中枢的环境,在国度危亡之时仍不忘内斗,好处相争。
“陛下,这是诬告,臣弹劾左都督结党营私,诬告同僚……”
张国维答道:“警告一番,让他和刘少康合作,管住海上的贸易,为朝廷援助饷银。”
朝廷每日争辩不休,却手头无粮无饷,面对腐败的局势束手无策,固然每天朝会都在狠恶的会商,可都是无勤奋,一点题目都处理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