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算完。
作为中都凤阳的流派,寿州本就占有着很多大富门阀,很有几户百年的大世家。对于这些人来讲,谁做天子底子就不首要,甭管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二麻子,只要家属的好处才是第一名的。
程园毕的担忧,也恰是太子等人所担忧的。
从不久之前的朝不保夕到现在具有三个州县之城,对于太子等人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总算是有了一块落脚的地盘,再也不消颠沛流浪的满天下乱窜了。
从实际角度考虑,寿州是凤阳总督马士英的地盘儿。
对于那些死、走、逃、散的朱门大户,崔耀祖干脆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将他们的房产直接充公,良田耕地重新分派,悉数分给本地的费事百姓。
崔耀祖做事的手腕简朴而又卤莽,所谓的“劝捐”更是直接了当:先是派兵抓人,然后让这些朱门大族用大量的赋税来赎人,稍有游移就动用酷刑,有些人因为打熬不住直接就死掉了。对于这些人,崔耀祖更是变本加利,直接派兵抄家,将统统的产业全数充公。那些个作威作福的大老爷们那里见过如许的场面,纷繁献出大量的赋税……
大义正统的名分对江南朝廷毫无感化,至于说气力……方才占有了一州两县三座小城的太子和艰巨的残明王朝比拟,的确是就萤火之比皓月,不成同日而语。
如果直接否定了弘光朝的统治职位,就必然会发作内哄,到时候江南的军队必然会最早打过来:为了皇位的争夺,父子相残兄弟反目标戏码早已屡见不鲜,更何况弘光帝仅仅只是太子的堂叔?
行军兵戈是李吴山的分内之事,作为监军的路恭行只负有高低通达监察催促之责,并且攻打寿州本就是为了扩大太子的地盘,李吴山这么做无可厚非。
张大贼来的时候,寿州守军自知不敌,在撤退之前破坏了城墙。厥后官军光复寿州的时候,又被张大贼破坏了一次。几个月之前,刘良佐路过的时候,本地百姓晓得刘良佐的官军比山贼匪贼还要乖戾,回绝让他的军队进城。刘良佐一怒之下派兵攻打,趁便把城墙又扒了一回。
遵循李吴山的说法,皇庄本就是朱家的,绝对能够算是太子他们家的“祖产”,我现在只不过是帮太子夺返来罢了。
但李吴山是崇祯天子的臣子,为了太子的好处扩大地盘也是完整顺理成章的事情,总大义角度考虑,李吴山这么做当然没有错。
短短旬日风景,大旗军就已经掌控了颍州中部、南部地区。
凤阳是朱明王朝的祖庐之地,光是大型皇庄就有五处之多,专门供应皇家用度。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名义罢了,皇庄产生的大部分收益会被处所官以各种名义截留下来中饱私囊,这几处皇庄早已成了马士英私家的荷包子。
作为前朝储君,太子当然不会承认这个江南朝廷,更不会承认弘光帝大明之主的身份,但究竟恰好就是这个模样。
“活菩萨”也好,“崔阎王”也罢,对于这两个既然相反的外号,崔耀祖一点都不在乎。反而是远在颍州的太子有点看不下去了……
大旗军贫乏赋税,还稀有万嗷嗷待哺的流民,恰好这些人全都是舍命不舍财的本性,李吴山很清楚的晓得和这些人没有任何事理可讲,就算是磨破了嘴皮儿他们也不会拿出多少赋税,干脆就把“劝捐”之事交给了崔耀祖去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