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末大权臣 > 第六十七章 先礼后兵

我的书架

李吴山笑了,由衷的赞叹道:“老崔呀,你还真有两下子,就凭这几句话,就足以证明你比太子身边的那些个国之干城要强的多……”

这位王宣同王大人是科道出身,当年曾经在“岁考”中考评过林叔同的政绩,遵循宦海上的法则,能够算是林叔同的半个下属了。

“打下颍州以后,就等因而锁死了收支淮西的通道,进可入凤阳,虎视江淮。退可入大别山,据南北两淮之地,扼鄂豫皖之咽喉,当年朱洪武的老路数就不消我多说了吧?”

自家老爷具有难以设想的超前目光,金雀儿早就领教过无数次了,但这个江湖骗子普通的崔耀祖却能和老爷早就制定出的大计谋不谋而合,明显也是个胸怀天下目光深远的高人。

第二任知州还没有正式到任,张大贼的军队又杀了回马枪,直接就把朝廷方才任命的知州大人给吓跑了。转过年去,第三任知州又被左良玉安上了一个“犒军倒霉”的罪名砍了脑袋。

如果说林叔同是忠臣的话,恐怕连他本身都会感觉脸红,但他绝对是个管理处所的能臣。

只要不攻城就统统好说,本着这个精力,从城头上放下大筐,将流民调派的构和使者缒入城中。

虽说大明朝另有江南的半壁江山,但是只如果对天下局势有着复苏的熟谙,就会晓得太子去南京绝对是一步臭棋:南京小朝廷的军头们必定不想在本身的头上供奉一名名正言顺的太子,必然会抢先立某位藩王先捞个拥立之功,接下来就是权臣的那一套老路数了。

直呼表字,是非常靠近的意义,并且这个使者确切是林叔同的老熟人:王宣同。

对于崔耀祖的说法,李吴山不置可否,只是笑呵呵的说道:“南京必定是去不能了,接下来应当如何做?”

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竟然还想着和太子一起去往江南做天子,只能说是志大才疏目光短浅,必定成不了大事。

闯军也好,张大贼的军队也罢,都是号称百万之众,却向来没有真正的攻打过颍州小城,主如果因为颍州的城防体系号称“天下第三”。

“愚斋老弟……”这位使者一上来就高呼林叔同的表字,遥遥的打起了号召。

“刚夸你两句,你就吹上天了,还大言不惭的要和诸葛武侯比拟肩,真是个不知羞的老东西。”李吴山笑道:“既然你已经发了大话,我就给你一个证明本身的机遇……”

这位林大人的主旨就是认怂,毫不硬拼,不管谁来了都不获咎,而是将城门一关吊桥收起,客客气气的把仇敌打发走。

遵循之前的经历,在盘桓几日以后,在无懈可击的城防面前,流民必然会知难而退。

作为一州治地,颍州城内不但有州衙,另有县衙,但却没有知州只要知县。

“那是因为李吴山李大帅忠贞无二,保着太子南撤到了其间。”

幸亏另有知县林大人。

遵循林叔同林大人的经历,这些个不具有攻坚才气的流民必然会象之前那样,拿了颍州百姓献上的东西就到别的处所去了。

就眼下这类局面,别说是太子了,就算是玉皇大帝亲临,他也绝对不会翻开城门。

对于林叔同而言,太子的身份绝对没有那么崇高。南京的弘光天子早就即位了,谁还在乎甚么太子不太子的?

颍州新城修建于元末明初,当时的朱元璋为了防备上游的陈友谅,将颍州城墙修建的非常高大,坚毅程度仅次于南京和开封。前些年,林大人又征调民夫扩大了护城河,直接将颍川江变成了护城河的一部分,将颍州小城打形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乌龟壳”。强行攻打必然会丧失惨痛,还不如直接拿了东西走人,来个“相安无事”。

推荐阅读: 九龙魔神     龙门战神     重生之玩转东秦     我唐三藏怼哭诸天     官路风月     神级强者在校园     六界帝尊     大蜜蜜:你是不是觉得你很幽默?     重生女魔头:相公,别急嘛     日本异闻录     大宋诡案录之九霄鼓     吾命封仙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