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上衣下裳,天子的衮服也不例外,上衣玄(黑)色代表天,下衣黄色代表地,衮服上绣十二章纹,八章在衣,四章在裳,帽子为冕。
数十名侍卫、宫女捧着铺了黄绸的托盘早已候在此处,上面放着冠冕、衮服,另有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红色袜、舄(鞋),不一而足。
“天子臣来亨,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朕惟中国之君,自明运既终,天命女真于辽东,入中国窃为天下主,十不足年,今运亦终。朕本秦地百姓,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摆布。
皇极殿前已经摆好了几筵(陈列祭品的桌子,前面列有先帝、神灵的牌位),李元利着孝服跪于几前,拉开了登极仪的序幕,礼部尚书、摆布侍郎率礼部官员分赴天坛、先农坛、太庙祭告先人。
李元利当然没法和各路神仙相同,他只能在礼官“焚香”、“跪”、“叩首”、“退”的轻唱声中,按部就班地做完典礼,然后重新回“皇极殿”就坐。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天子,以主黔黎。
文武百官遵循官职的凹凸顺次进入,御前侍卫鸣鞭,大汉将军卷帘,鸿胪寺官员高喊施礼,官员们便开端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礼,最后山呼“万岁”。
趁着他在皇极门上祷告的时候,早就等在承天门前的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在鸿胪寺官员的指导下,颠末金水桥进入紫禁城。
但他们这时还不能进入“皇极殿”,因为天子还在皇极门上做祷告。大臣们只能留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以“文东武西”的体例跪在御道的两侧,等天子和各路神仙相同结束后从“皇极门”高低来。
承天门外早已是人隐士海,天气大亮的时候,鸿胪寺卿登上承天门宣读前明永历帝禅位圣旨:
朕在位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气,大明之数既终,交运在乎李氏……
书记天下,咸使闻知。”
禅位典礼毕,王太后回皇宫,李元利至皇极殿,即位大典才正式开端。
……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皇极殿就是老百姓所称的金銮殿,是天子即位和停止大典的处所,它建于明永乐年间,本名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成皇极殿,鞑子入关后,福临却将其改名为太和殿,大兴军光复燕京,将皇宫内那些写着蚯蚓文的匾额全都换了下来,太和殿又改成了皇极殿。
紫禁城彻夜灯火透明,侍卫亲军来回巡查,大汉将军挺胸腆肚地保卫在各宫殿表里。司设监陈御座于皇极门,钦天监设定时鼓,尚宝司设宝案,教坊司设中和韶乐。
这是典礼前期的筹办事情,司设监、钦天监、尚宝司、教坊司,都是礼手部属的监司,司设监下设总理、办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员;钦天监卖力吉时鸣钟伐鼓;尚宝、教坊二司一个卖力各种仪器的安设,一个卖力典礼中的舞乐。
随后,鸿胪寺官员奏请颁诏,王太后取出早已写好的圣旨,翰林院学士用天子之宝,然后将圣旨交给鸿胪寺卿。鸿胪寺卿捧着圣旨一起颠末皇极门、金水桥,达到午门,放入早已筹办好的云舆内,然后由云盖导引送到承天门,在承天门上宣读圣旨。
穿戴结束,内里钟鼓齐鸣,时候方才好,李元利衮服御皇极门。在皇极门上,他要向六合祷告,祈求上天保佑新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