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大人是溜了,却将一个烂摊子留给了孙传庭。
一个小小知县敢制知府,敢硬顶着一省巡抚这合适么,复中世人感觉合适,还理直气壮嚷嚷着这就是公理,这就是公道。东林余孽大多插手了复社,大名鼎鼎的侯方域侯秀才,便是端庄八百的东林干将以后,这伙人除了骂朝廷,骂东阁大学士,将首辅马士英骂急了,命令弹压。
诸如山长张溥左拥右抱,与三位秦淮名妓大被同眠,玩了好些花腔。
这临川知县张采名誉极大,复社魁首呐,他的下属抚州知府,乃至江西学政见着了,都得和和蔼气的不敢获咎。就连江西巡抚见了这部属七品县令都得躲着走,获咎了此人可了不得,但是要被数万复社士子喷一脸口水,锤的满头包。
没几日,张溥被肩舆抬到了临川,在牢中折腾了这些日子便一病不起。
复社二张本就是同亲,同气连枝,申明相连,张溥在野掌管复社,于崇祯一朝,南明一朝闹出了好大动静,另一名复社魁首张采倒是在朝的,崇祯元年进士还授了临川知县。一个国朝知县能够开宗立社么,此中那些猫腻便很值得揣摩了。
此时,这伙人又干了一件猖獗的事情,拉拢宁南侯左良玉,要清君侧。
第八百二十五章 反掌之间
张徒弟与其弟后辈子同狎一妓,其乐融融,有鼻子有眼传至南京,南都城便炸了锅,复社中人驰驱相告筹银子捞人。贩子百姓,三教九楼却那里理睬那一套,因而复社魁首张溥,复社四公子在吴江书院养外室,藏污纳垢的风骚事迹便很快在南京传的沸沸扬扬。
此中有一名关头人物,自是辽王马城,辽军才是这些勋贵闹腾的底气。
拉拢统兵大将清君侧,那不就是谋反么,因而这伙人以奉太子命诛杀奸臣马士英为名,拉拢,鼓惑宁南侯左良玉拥兵九江,进逼南京。最要命的是这个时候,恰好是清军大肆南下,打击江南的节骨眼上,因而这帮东林余孽,复社名流就帮了清军一个大忙,逼的马士英集结江北四镇回援南京自保。
几个属官将堆积的军务呈上来,孙传庭便看的头皮发麻,才晓得为何申大人溜的那般快了,原是辽军一部已然进至武昌,九江,申大人溜的能不快么。
这位张徒弟平生清名,临老了恰好晚节不保,闹出了如此荒诞不堪的花边诽闻,又气又急这一病倒,眼瞅着便光阴无多了。张采见兄长已是出气多,入气少,咬牙切齿恨极了侯方域,刺探到侯方域挨了酷刑死在牢里,才算出了一口恶气。
江西,临川县衙。
这便是当明天子的性子,最喜好朝令夕改,幸亏孙传庭还年青,数月间将南边各省跑遍了,竟没有死在半路上。被几个属官迎进衙门,交割了公事,那前任兵部尚书申用懋便头也不回的溜了。他的前任申尚书便是申时行的先人,只看王谢以后的申大人溜的如此快法,便晓得这个位子不好坐呀。
南京留都,六部衙门。
反掌之间,马城便轻松清算了一个吴江书院,让方公子,丁文朝大开了一回眼界,这个角度寻的太刁钻了,竟不知殿下这个脑筋是如何长的,眼睛一转,竟使出如此刁钻奸刁的手腕,当真了得。过不了几日,江南各府便传的沸沸扬扬,吴江书院那些肮脏事,竟传的有鼻子有眼,绘声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