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大荒之年,各处饿殍的情势下,已经是官府极大的政绩,虽说百姓吃的都是陈粮,可也能吃饱肚子不是。
马城也不是学经济的,也不懂啥叫宏观调控,只是借势而为罢了。却说大堆粮食囤积在谷仓里发霉,铁岭众望族也还是捏着鼻子认了,谁知来岁是个甚么年景,家中多存点粮食倒也不坏,最多是丧失了一些银钱。
这一句是正中关键的,连马城也惊奇老爹长进了呀,这一句问的好呀。
马林在奏折中还气势汹汹的责问,若因末节而失大义,丢了开原,我马氏父子身故事小,丧失开原的任务谁来负。
蒙古缺粮,大明更缺马呀,战马,驮马,只如果马,大明都不会嫌多的。
两厢衡量取其轻,这也是无可何如的事情,这天底下的事情必定不会是十全十美的。
马城安坐在广顺关新修好的官署中,正在和高大人喝茶,心中嘲笑,晓得啥叫官倒么,晓得啥叫把持么,这暴利的买卖还轮不到外人来做,包你一粒粮食也运不出去。眼下蒙古王公那边,一袋陈谷能换一头羊,一包糙米就能换一匹马,早半个月前,开原铁骑便倾巢而出了,护送蓟州运来的陈粮往蒙古各部去了。
开的甚么大打趣,要粮食多的是,要银子一纹都没有!
第一百一十八章 望族
这便是马城苦思冥想,才想起来的一个名词,货币地租。
囤积居奇,高价卖粮就更好笑了,开原铁岭十室九空,粮食要卖给鬼去哟。
总之就是一句话,拿银子来,不然就别拿祖制大帽子压人。
很快过了秋收时节,该种冬麦了,一众朱门才真正慌了,因为没人种地了。
辽东固然遭了水灾,可罹难的只是贱民呀,清河,浑河两岸的水浇地可都是李家的,十余家望族又有充足的财力打深井,地里还是收了大量谷物的呀。往年都是官府掏银子买大师的粮食,本年恰好倒过来了,想从地主老财手里抠出银子来,倒还不如杀了他们。
接连被扣了两支运粮队,铁岭十余望族终明白了,这是把他们往死逼呀。
户部没钱,编练新军的银子还是皇上的内驽银子,户部实在是拿不出钱来,兵部更是早将库房都搬空了。
各家望族交了银子,只得构造商队将大量囤积的谷物起运,也不能让粮食在仓里发霉,陈粮就更不值钱了。按说最赢利的商路是往北去,蒙古各部也遭了水灾,新粮刚好能从蒙古各部换来羊毛,马匹。蓟州被齐党节制商路走不通,但还能够绕路去山西,一倒一卖还能赚很多。
关内蓟镇,宣大,山陕河南秋粮大歉收,江南更是风调雨顺,粮食现在不值钱了呀,从蓟州运往开原的军粮,正在源源不竭的运到。开原不缺钱只缺银子,朝中诸公让我开原收回政令,行呀,拿银子来,拿军器来,我马氏父子领圣命编练新军,编练新军不要银子么,我开原雄师管束着建奴大部,整饬军器不要银子么。
穿一身军人服的敏月闯了出去,睁大眼睛呆看着抱坐在椅子上,衣衫还算完整的两人,一脸茫然。
大炮一轰,铁岭李家便服软了,乖乖交了秋粮银子。
两今后,开原。
李氏服软其他各家也便服软了,是以马城得银十万两,这笔银子用在补葺城池,稳固城防上,任谁也挑不出错处来。
也不知从甚么时候开端,铁岭,开原一带的耕户,借口出远门,走亲戚的都有,都跑去开原筑城了,眼下开原筑城的行情,是按土石方算钱的,倒是大家都有饭吃。壮丁每日两干一稀,偶尔还能喝上肉汤,老弱每日一干一稀,病了另有大夫给瞧病,最最要紧的是有一门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