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她这般能随心所欲出门的官家淑女,实乃少数。借使传到宫里去,也不知是不是能以“不安于室”为由,让上面收回成命。
城西的这一处府邸原是荒废的,搬出去不到整年,没有樟树可供采伐。朱能上了心,上面就有功德儿的官员不知从那边砍了棵香樟返来,断了根,倒是整棵,亲身送到国公府来。朱能便命人将其放倒在南厢的院子内里,就等着女儿出嫁那日做樟木箱子用。
那老寺人觉得他是欢畅的,又笑眯眯地叮嘱了几句。等跨出门槛,朱能才想起叮咛下人从速包个丰富的红包给人家。
宫内里正筹办着给几位皇子选秀,就在这个时候俄然有寺人上门来提亲,还是奉旨于母范天下的皇后殿下。且不说此事古怪,真成心“求”她的话,宫门深深,岂是“嫁娶”二字这么简朴,可这些话没法跟爹爹说。
就在群臣焦头烂额筹办之时,都城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冲淡了那股严峻而慌乱的氛围――皇后要给几位皇子纳妃。
两箱丝绸,两厢厮守。
拉着女儿的手,年老的将军端倪间尽是心疼,“再说家世之见,其别人或许要自惭形秽,你却大可不必担忧。国公府的身价,足以撑得起你这个小小的皇子妃。”
应天府的夏季在几场凉雨中,上空的阴霾就垂垂被阳光遣散了。当初春乍暖还寒的风吹起,桃李芳香,海棠春睡,街巷中到处纷飞起或白或粉的花瓣。
“爹爹,”朱明月咬了咬唇,“方才那寺人的话,清楚是诳语。”
朱明月抿起唇瓣,古来婚事,不是“父母之命,媒人之言”吗。面前黑瘦的男人一脸胡茬,却满脸当真、满脸心疼。少女破涕为笑,不由得点了点头,道:“方才那公公也说了,皇后殿下只是让人传话、打个筹议。那我们就且容几日。事缓则圆。”
这四个字用来宽她爹的心尚可,却难以劝说她本身。究竟证明,拖得越久,事情常常就越难以清算。朱明月几近是在第二日,就登门去拜访姚广孝,可姚广孝不在。不在皇上犒赏的府邸,也不在庙中,扣问当值的几个僧官,却道是不知云游出城到那边了。
由徐皇后所生的皇子有三,在族谱中占“高”字辈,原藩邸世子大皇子炽、二皇子煦、三皇子燧――三位皇子是眼下皇室中全数的血脉,均属远亲。特别是朱高炽,早在藩邸时就已有世子嫔,其他两位也有了偏室,此次的纳妃与现在庙堂上正在停止着的各种政事比起来,仿佛不算大事。然召命到了朝中,却引发了不小的颠簸。
“既是不肯意,干脆过几日爹进宫去,当着中宫殿下的面将这事儿推了!”
朱能见她面有郁色,谨慎翼翼地问了句――“不肯意?”
朱明月悄悄点头。
红豆撒娇地吐了吐舌头,“奴婢也是担忧呢,实在蜜斯内心也是担忧的吧?”
此时,皇上尚未立储君。
事缓则圆。
方才那老寺人的话犹言在耳――
此次朱明月没在屏风前面藏着,因为底子不消听。兵部尚书金忠是特地为大皇子朱高炽来提亲的。若现在门外有端茶倒水的丫环颠末,或许还能从这一个掌管着兵部、一个是刑部尚书的两位老将军口中,模糊听到“婚配”“立储”“嫡庶”之类的言辞。
朱能不晓得她千回百转的心机,连声欣喜道:“即便是天家的男人,咱也不算是攀附。好歹你爹是赫赫驰名的功臣,现在也分封了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