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庆的内心已经升起了一种极其不妙的预感。
未几时,山谷方向青壮和海员们也赶了过来。
几个军官敏捷去筹办,李元庆脑海也在飞速扭转,计算着得失。
很快,官沧海也赶了过来,他腰上还绑着两具首级,皆是真奴,见到李元庆,他赶快汇报导:“大人,我们在侧翼干掉了七八个真奴,有一个白甲,其他的鞑子,已经退向了后队。他们应当派人跟主力汇报了。”
此时,在山坡上,已经能够听到山下有女人惊骇的呼救,她们说的是汉语,是辽地的口音,这是大明的百姓,也是李元庆和他麾下儿郎们的姐妹。
此时,流民前队即将要攀上李元庆这边设伏的山坡,身边几个军官已经都有些孔殷起来。
此时,雪越下越大,李元庆站在船面上,看着阔别的陆地,眼睛微微眯起来。
“是。”
后队鞑子目睹李元庆这些明军进入了山上的密林,也不敢再尾随,却还不肯拜别,逗留在山下路口盘桓。
***************************************************************
对于这类人,即便他们有战力,但李元庆却也毫不会姑息。
此时,李元庆麾下尽是步兵,行军只能是靠‘11路’的,鞑子和流民步队这么庞大,想要将鞑子一网打尽,底子不实际。
鞑子就算勇猛,但这般混乱情势,他们也毫不敢冒然。
黄国山较着有些镇静,节制不住的冲动道:“大人,鞑子过来了,我们脱手吧?”
李元庆这时也带着十几名亲兵来到了步队中,忙大声高呼,“乡亲们不要惊骇,我们是明军,是来挽救你们的。”
这时,中队侧面俄然传来了一阵喊杀声,未几时,那边有兵士过来禀报,是官沧海几部赶了过来,已经于侧翼的鞑子接上了火。
顺子和黄国山赶快各自带着十几人,冲上前去。
鞑子人数并未几,不敷百人,并且,真奴极少,只要三个白甲是核心,几千人的步队,这么庞大,他们必然照顾不过来。
这般情势,李元庆不敢怠慢,赶快喝令船队马上动身,前去长生岛方向。
很快,几艘划子靠近了李元庆的大船,官沧海带着十几人,来到了大船上。
转头看看身边兵士,根基上都已经到了临界点,李元庆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脱手吧。告诉儿郎们,尽量不要与鞑子硬拼,赶跑他们为主。”
那~~~,这些女人的男人去了那里?
一人声音太小,李元庆赶快让身边亲兵们一起呼喊,紧接着,统统兵士都跟着一起呼喊。
在多种利诱的感化下,这些汉军旗兵士的粉碎力,比真奴还要卑劣数倍。
晓得官沧海赶过来,李元庆不由稍稍松了一口气,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