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第177章 徐阶的觉醒(2)
因而有人找到他,直截了本地奉告他,你已经不是京官了,在这小处所捞点外快,混日子就行,何必那么当真呢?
“存候葬我的老婆,把我的孩子带回华亭故乡,交给我的母亲。”
不久以后,徐阶的名声就跟着这件事情传遍了延平,喜好他的人很多,恨他的人也很多。几位被他下岗分流的人还找来了本地的黑社会,扬言要给他放点血。
在这层光环的上面,埋没着徐阶脾气的另一面――先隐而后发,鄙谚又叫秋后算账,或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徐阶并不是个天真的人,他非常清楚,官员们之以是采纳如许的态度,是因为在那些被盗掘的银子中,必然有属于他们的一份。
事情是如许的,延平一带固然穷,却另有个天然上风――产矿。这矿出产的东西也比较特别――银。
沈恺当真地点点头,接管了他的拜托。
上天一贯是很诙谐的,一心求死的徐阶恰好还就死不了,都察院的处决定见送到刑部,刚好刑部的几个司局级干部是徐阶的老乡兼老友,就把这事给压了下去,还四周帮他活动,最后终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福建延平府的推官是个好位置吗?
“死就死吧,现在我已了无牵挂!请你替我转告张学士(即张璁,时任谨身殿大学士),此事我一人所为,绝无悔意!”
实在事情并非那么简朴。
解缆,去福建!普天之下,岂有绝人之路!
答案是不,延平位于闽北位置,并且多是山区,在那边当知府连肩舆都没法多坐,常常要骑马,而推官更是够呛,因为它专管司法以及各种刑事案件。
最后,在徐阶看来,这只是一件他必须处理的治安案件,但他没有想到,对这件事情的措置将成为他平生的转折点。
该判的判了,该放的放了,甚么千古奇冤、罪大恶极的也都措置了。这个天下第一次完整平静了。
更加可爱的是,这位张学士还在天子面前狠狠地告了一状,搞得嘉靖也是冲动非常,竟然让人在柱子上刻下了八个大字――徐阶小人,永不叙用,看模样是惊骇本身记性不好,把这事给忘了(过后证明他记性确切不好)。
徐阶的答复是如许的:
徐阶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措置积案,托部下的福,延平府这几年的司法成绩非常凸起,案件堆积如山,却总不措置,监狱已经成为了延平最合适居住的处所,老犯人没措置,新犯人又关出去,阵容日趋强大。
地头蛇们跌破了眼镜,他们想不到,这个看上去白白净净的外埠人竟然如此剽悍,可他们更想不到的是,这并不是事情的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