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惊呼一声,踉跄了两下,几乎没站稳,“哐当“一声巨响,铜盆摔在地上,残水溅了一地。
曹氏和刘婆子上前,抱起两姐妹,送二人回房,世人各自回房歇下。
胭脂街是本地驰名的一条街巷,长街一面接岸,一面对河。沿河的那面修建了数座高雅的竹楼,楼下宽广,可供乌篷船出入。楼上桌椅床凳,软榻香案,一应具有,是住人的处所――住的人有些特别,无一例外满是花娘。
夜里李大伯和周氏带着李绮节、李昭节和李九冬在正房吃晚餐。家里人丁少,中秋团聚饭的大菜还没吃完,顿顿都是热的剩菜,排骨藕汤热了又热,藕块都快熬成粉了。
镇上沿河的处所临着渡口,渡口来往船只极多,船工海员和力夫都是靠力量用饭的,身边没有妇人筹划家业,钱钞来得快,花得也快。镇上垂垂鼓起一种专门靠服侍来往船工用饭的买卖行当――花娘。
这门工夫没有功法心诀,端赖天禀和见地,修炼起来不轻易,要价也格外高。为了撬开曹氏的嘴巴,李绮节足足花了三百个大钱哩!
周氏四下里扫了一眼,没看到李绮节的身影,松了口气:“你去灶房帮刘婆子呲鱼,鱼泡洗洁净留着。方才你闻声的话,一个字都不准对三娘讲!“
洗漱过后,李绮节披着一件沉香色棉绸对襟薄夹袄,坐在架子床栏边上,等宝珠把汤婆子罩在被子里,赶紧把冰冷的脚丫子伸出来,舒畅地直感喟,懒懒道:“把我那套直身衣裳清算出来,明早我要穿的。“
宝珠吓得打了个嗝,拍拍胸脯,谨慎翼翼道:“才刚张家人上门来,他家仆人去山上的庙里送香油钱,返来的路上遇见二爷和大郎,二爷托他带句口信,说昨夜落雨,山溪暴涨,把过江的竹桥淹了,二爷他们要在山里多担搁一宿,请太太和三蜜斯宽解。“
李大伯端着一盅滚茶,嘟着嘴唇,胡子尖微微翘起,正缓缓吹去环绕在茶碗上的热气:“啊?喔,全听夫人安排。“
李绮节笑了笑,拿着一柄棕榈叶制成的葵扇,给宝珠扇风:“宝珠姐姐,委曲你了,我那糖果匣子里有半匣子梅菜肉馅的金华酥饼,全给你当点心,请你消消气。“
李绮节淡淡一笑,没说话。
杨天保的一名同窗早就敬慕顾乳母的干女儿们,死力撺掇杨天保陪他去胭脂街见地见地,杨天保推却不过,只得去了。
李绮节下午已经悄悄从曹氏那边探听到,杨天保就是和胭脂街的此中一个花娘私奔的。
曹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她不但擅于替小娘子们缠小脚,还会一手好针线活,但是察言观色、密查动静才是她的特长绝活。她来李家不太短短几个月的工夫,李家四周几十户人家的秘闻,已经被她摸得一清二楚!周氏在李家村糊口了这么多年,晓得的都没她多。
吃过茶点,一家人围着圆桌说了会儿闲话。
宝珠收走面盆架上的铜盆,把李绮节脱下的外套搭在雕镂喜鹊红梅屏风上,手上的行动一顿:“三娘要出门?“
白日落了几点雨丝,有些阴沉,夜里的月色倒是极好,又清又亮。桂花树的叶片镀了层银边,在静夜中披收回淡淡的幽光,不必点灯笼,就能看清回房的路。
李绮节拍拍宝珠的手,安抚她道:“家里人来人往的,连阿谁不相干的孟四哥都在向我套话,婶婶如何会晓得必然是你漏的口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