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老闻听墨非之言,不由抚掌笑道:“墨道友把天然之妙解释的如此清澈,本来大道于人,如羚羊挂角,但是在道友数语之下,却如同墨迹丹青纸上留。如果有道者于此地,说不定就会是以而顿悟,道途大进。”
墨非正要开言,突闻相邻的猪首峰上有一道浑厚的老者声音传来:“叫我好找,却本来道兄与梅老在这飞仙台上观景吟诗。”
“哇,快看,丹顶鹤,快拍摄下来,太美了,云海仙鹤,的确是太成心境了。”飞仙台上,有游人惊呼道。
那种渺迷茫茫,如有若无的感受令人油但是生有一种超然物外之感。
十月的积翠山,还是青山如黛。古松,卧柏,修林,翠竹,山鸟清鸣,山花点翠; 时有烟霞乍卷,蘅芳芬芳; 又有飞泉流瀑,其势垂虹。
倒是心中有感。将本身在山川清晖中所获得的一点儿顿悟,化作澄淡清远的诗句。其音悠悠,随风飘散,不知这高山之上,能有几人得闻。
不大一会儿,老羽士便已登临飞仙台之上,笑道:“凌晨早课以后,我便去寻二位,倒是扑了个空,不想两位好高雅,在这飞仙台上,云光霞影当中,流连山岳,感而赋诗,真是叫老道我好生恋慕啊。”
又有山谷劈面的龙华寺中,模糊传来木鱼禅唱之音,在雾霭当中,飘飘零荡。更显得冲淡而空灵。
远树阡阡,生烟冷静,流岚雾霭,云窦纵横。山岭间,模糊约约有亭台楼阁装点其间,掩于碧树,藏于烟云,仿佛天宫圣境,令游人不自发生出一种“如在画中游”的感受。
言罢,眺望远山,天光云影,苍崖云树,山中几声鸟鸣,古寺数声钟响,传来悠悠禅音道韵。梅老悄悄吟诵道:
当墨非从客房以内踱步出来的时候,三清宫的小羽士们已经齐齐堆积在三清宫正殿“三清殿”以内,燃香礼拜,鸣钟敲鼓,木鱼钹磬之声,从大殿当中缓缓传出,在山风当中缓缓飘零,全部三清宫覆盖在一种极其浓烈的寂静、庄严的氛围当中。
梅老爷子不由感慨道:“山川之妙,尽在于此,论语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山姿水态当中,揭示了天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天然妙理,包含了天然永久的空、静。老子言道法天然,公然不愧是智照古今的圣者,常常细细体味,仿佛都成心犹未尽之感,仿佛这短短的四字中包含了无穷无尽的哲理。”
墨非循名誉去,倒是梅老沿着盘山的石阶,徐行行来。看破着,怕是方才熬炼完返来,顺道而至于此地。
把安好的天然作为凝神关照而息心静虑的工具,让本身的表情处于一种近于寂灭的虚空状况,内心深处,便如光亮自发普通,产生万物一体的洞见慧识和浑然感受,进入物我冥合的无我之境。
三小我转过身去,便要沿着青石台阶向山下走去,俄然间,飞仙台上,云海当中,传来一声清澈的鹤鸣之音。
寂静的山林中偶尔传来几声鸟鸣,伴跟着稀稀少疏的游人的私语声,深山古寺中的几杵疏钟,模糊传来的禅唱,再加上三清宫大殿以内不时响起的道韵,这统统相互交叉融会,构成了一幅澄澹精美。绵邈灵动的明秀而安好的画面,于空静当中传出动乱,于平平里透出幽深。
两小我抬眼向相距不远的猪首峰望去,只见一道人影在绿荫中穿行,大袖飘摆,道冠拂尘,行动间如同流行水上,没有一点炊火气,恰是老羽士许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