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自『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至此,《闲诂》移于『好美、欲繁华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故视人必强为之』下。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有义不义,无祥不祥。子墨子曰:古者圣王皆以鬼神为神明,而为祸福,执有祥不祥,是以政治而国安也。自桀纣以下,皆以鬼神为不神明,不能为祸福,执无祥不祥,是以政乱而国危也。故先王之书,子亦有之曰:亦傲也,出于子,不祥。此言为不善之有罚,为善之有赏。
23『各』王念孙校作『若』,是也。
#19王引之云:『亦』当作『一叮』,下同。
#34『跛』毕沅校作『肢』。
子墨子有疾,跌鼻进而问曰:先生以鬼神为明,能为祸福,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今先生贤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墨子曰:虽使我有病,何遽不明?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百门而#30一门焉,则盗何遽无从#31?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故视人必强为之#32?
#25毕沅云:『子』下脱『墨子』二字。
#17『传』《闲诂》作『博』,下同。
#12『而』前毕沅据《史记・日者传记集解》及《事类赋》补『至淄水不遂』五字。又,『而反为』之『为』字《闲诂》作『焉』。
#18《闲诂》倒『用节』二字。
#31『从』下王念孙据《鲁问篇》和《承平御览》增『入』字。
#26『无』《闲诂》作『与』。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为非,子之三日之丧亦非也。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非三日之丧,是犹保谓极者不恭也。
#30『而』下王念孙据《鲁问篇》和《承平御览》增『闭』字。
#28毕沅云:『夫欲繁华者』下脱『岂日我族人莫之欲』八字。
注释:
#13王念孙云:『精一当为『精』,下同。
公孟子曰:贫富寿夭,龄然在天,不成损益。又曰:君子必学。子墨子曰: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亦#19冠也。
告子谓子墨子曰:我治国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可,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亡,子之身乱之矣。
#15『义』毕沅以意校作『戴』。
#20『治』前王念孙据下文补『国』字。
21『以』下毕沅补『为』字。
#2『君若』《闲诂》作『若君』。
#7『事』《闲诂》作『士』,是也。
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当而不成易者也。今乌闻热早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乌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谓子墨子曰:先生以鬼为神明知,能为祸人哉#24?
子墨子谓公孟子曰: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伯父、叔父、兄弟期,族人蒲月,姑、姊、舅、甥皆稀有月之丧。或以不丧之问,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若用子之言,则君子何日以听治?庶人何日以处置?公孟子曰:国乱则治之,治#20则为礼乐。国治则处置,国富则为礼乐。子墨子曰:国之治。治之废,则国之治亦废。国之富也,处置,故富也。处置废,则国之富亦废。故虽治国,劝之无餍,然后可也。今子曰:国治,则为礼乐,乱则治之,是譬犹噎而穿井也,死而求医也。古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蕾为声乐,不顾其民,是以身为刑戮,国为戾虚者,皆今后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