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谋定天下之扶明 > 第一百零三章 分道扬镳(下)

我的书架

周祥春开口道:“此事为兄也有所耳闻。传闻眼下东江的海盐便由其二子掌管。这杨存孝附二弟骥之尾,在东江也算一号人物了。”

周祥春点了点头,答允了下来。颠末王启年一阐发,的确如拨云见月,京师宦海的景象,本身内心已经稀有了。

周祥春闻言大惊,开口道:“但是为兄有何怠慢之处?”

王启年抚掌大笑,对着周祥春开口道:“恰是此二字。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做,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比方说规复祖制,便是能说不能做的事情。口里喊喊规复祖制天然没错,谁听了也只会嘉奖。倘若真的这么干,比方仿效太祖期间,官员贪污五十两便剥皮,用不了三蒲月便得众叛亲离。反过来结党则是能做不能说的事情,圣上悔恨朋党,朝中大臣一旦定为朋党则永无出头之日,但是倘若真的不结党,反而死的更快。结党之事,明面上不能说,私底下却必然得做。小弟给大兄出的死中求活之计,便是这孤臣二字。明面上必然要做孤臣,公开里必然要结党。倘若到了必死的地步,凭“孤臣”于“党争”二字,也会有一线朝气。”

王启年闻言,便从怀中取出一万两银票奉上。开口道:“杨举人早有银票在此,还请大兄早日成全。”

且陛下所擘画,动出诸臣意表,不免有自用之心。臣下救过不给,谗谄者因此间之,猜忌之端遂今后起。夫恃一人之聪明,而使臣下不得尽其忠,则耳目偶然壅;凭一人之英断,而使诸大夫国人不得衷其是,则定见偶然移。方且为内降,为留中,何故追喜起之盛乎?数十年来,以流派杀天下多少君子,犹伸展不已。陛下欲折君子以平小人之气,用小人以成君子之公,前日之复辙将复见于天下也。

王启年笑道:“此乃空空而谈,只对人,不对事,天然不打紧。圣上只会嘉奖,不会有别的设法。 倘若奏折改成 ‘圣上即位二年以来,耗尽全百姓财以供辽东,而辽事犹为疲费,大棱河一朝失利,损毁军粮六万余石,此乃夺民之口粮以赈建奴乎?’那就要肇事了。皇上正在期盼着五年平辽呢,你逮着辽事不放,硬要和圣上对着干,是何心机?莫非是想就此事来打击圣上威望?分薄圣上手中权力?以是还是那句话,只对人,不对事,自可无忧。”

周祥春想了想,开口道:“只是才和贤弟同聚,转眼又要分离,为兄实在有些不舍。”

王启年答复道:“大兄勿要伤怀。我们只是明面上分道扬镳罢了。小弟估计还要在京师盘桓一段光阴,到时候天然能够通过赵掌柜互通动静。倘有告急之事,大兄也能够来酒楼面谈。”

周祥春情知王启年没混过宦海,对宦海的知识倒是不通的很。便详细解释道:“这处所上正印官都是肥差,不晓得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为了这块肥肉,没刺也能被他们挑出刺来。别说正五品的知府,就连正七品的知县,也没有能够。不过佐贰官则分歧,比方卖力筹粮、筹饷的同知,常常便由在本地有影响力的士绅出任,杨举人的身份算起来也勉强够格。不过此事操纵起来还颇费工夫,起首得向朝廷捐一个正五品的同知,约莫五千两就够了。此官乃是虚衔,倘若要实职,便得请吏部同僚帮手偷改文籍。偷改文籍之事干系甚大,没个两万两下不来。”

推荐阅读: 穿越之韩王弃妃     进击的小地主     未来兽世:买来的媳妇,不生崽     民国小斗民     仙界第一美发师     权门冷少蜜宠枭妻     星幻无尽     末日修仙狂潮     规则怪谈:我为大夏玩爆规则     千年道士混都市     幸得相逢离婚时     孤坟冥妻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