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十年,白玉受掌教真人之法旨,主慎重新编撰订正道典。
若论修为,则以乌云叟最高,自他进入道门以后,先有掌教真人亲传,后又曾执掌传法宫,研习道门诸多飞升之法,融会贯穿之下,修为水涨船高,自是要比之当年更上数层楼。
仅仅以才学著称的白云在两位师兄面前,无疑有些底气不敷,以是这些年来他更多还是冬眠,由着两位师兄相争,直到本日不得不争的时候,他才真正站出来,以期能够火中取粟。
两人对视一眼以后,天玑峰主冷哼一声,撇过甚去。
别的一边,开阳峰主则正与摇光峰主小声扳谈着甚么,在其不远处,则是与之针锋相对的道藏殿殿主和传法宫宫主,两人面色凝重,默不出声,仅仅是以眼神相互会心。
道人排行第三,云字辈,俗家姓白,故而被秋叶赐赉道号白云。
拜祭以后,世人各归其位,在殿内席地鳞次摆设而坐。
另有置身于外之世人,神采冷酷,美满是事不关己之态。
此中一人边幅看上去约莫四十许岁,身材高大,固然已经两鬓略显斑白之色,但还是能看出年青时是多么玉树临风,并且男人气度从不以光阴而折损,此时的他身着玄色大真人道袍,肩配剑带,脚踏云履,头戴五岳冠,少了风骚雅气,却自有不怒而威的气势,非常有一派宗主的威仪。
先是相互顿首见礼,继而便是酬酢,言语之间再打几个不痛不痒的机锋,如此便算是告一段落,真正的言刀语剑,还是留着玉清殿议事时再去说。
白云子走上白玉高台第三层,未敢入坐,只是立在掌教真人位置的一侧,环顾殿内。
进得正门,有一条长长廊道直通深处正殿,长廊宽约十丈,两侧每隔九丈便立有一根高约十丈、须得四人才气合抱的庞大立柱。
前者是秋叶的开山大弟子天云,年青时便是豪杰人物,曾经惊采绝艳一时的人物,仗剑伏魔,拂袖而去,不知多少女子曾为其心神摇摆,更是曾经被无数道门弟子视为下任道门掌教的不二人选。
全部订正过程用时八年,于承平十八年的年底完成,新道典问世以后,被道门高低视作天大功德,由此在白云道号以后缀上一个“子”字以示尊崇之意,今后以后不管平辈还是长辈,皆尊称其为白云子。
过了好久,白云子终究缓缓开口道:“玉清殿议事现在开端。”
掌教真人和首徒之位皆是空悬,便是没有最尊者,白云子作为此番议事的主持之人,引领殿内世人一起祭拜道祖像。
别的一人则是衰老之极,满头白发,脸上皱纹如沟壑层层堆叠,眼神浑浊,一样的大真人袍服穿在他身上显得空空荡荡,手中拄着一根碧绿色藤杖,半是佝偻身子,道骨仍在,仙民风存,只是垂老迈矣,不免要给人身如朽木的感受。
幽幽明珠披发的青白光芒之下,道门统统实权人物齐聚一堂,此时殿内足有近百人之多。
而慎刑司掌司似有所感,转过甚来,望向天玑峰主。
后者则是二弟子乌云,提及来这位乌云也是极富传奇的人物,他本名乌压道人,是一名道门散仙,并无明白师承,也不在道门内任职,常日里闲云野鹤普通四下云游,直到机遇偶合之下与当时还未困坐玄都的秋叶相遇,两人因道义之争商定三场赌斗,别离是斗酒、论道、斗法,三场约斗用时三年分三次停止,终究以秋叶全胜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