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名夏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却抬高声音对高义欢道:“大王,吴三桂深知他在大王心中是个庞大的威胁,以是对大王有求必应,做出至心归附的姿势,但内心一定真的情愿归顺我大魏,一旦他有了机遇,还是很有能够反噬。他表面上看上去只是一员虎将,城府实在很深!”
成都城头,牛金星正立在城头之上,眉头舒展地看着城外的魏军,脸上写满了苦涩……
稳定了士卒后,将领便很难煽动,高义欢便推行兵将分离,留下吴三桂、夏国相随行,将郭图壮、张国柱、吴之茂等将中上层将领送去西安,安排住处圈养。
当下,为了稳定关宁降军,高义欢起首承诺,会将关宁军重新整编,并赐号角安西军,士卒报酬稳定。
在公布西魏王檄文的同时,陈名夏又以吴三桂的名义公布文告,宣称,“大魏王精选虎贲数十万南下,牌仰四川等处速速投降!”
牛金星两次政治投机都已暗澹结束,他深感所投非人,叹了口气,“现在还能如何办呢?”
陈名夏眉头一挑,立即就明白了高义欢的意义,他当即风俗性的竖起拇指,赞道,“大王这一手,真是妙啊!臣也有个建议,能够在战俘中拉拢一些耐久没获得升迁的人做耳目,一旦俘虏有甚么异动,大王就能立即得知,然后以雷霆手腕,弹压领头之人。”
(感激大师的支撑,求月票,保举,订阅,求支撑正版)
吴三桂回身拜别,身形寂落,可还是松了口气。
十月三日,魏军从剑阁县解缆,雄师浩浩大荡的向南进发,并檄告川蜀各地,令各州府立即归顺投降。
有吴三桂的手札,川北各地的关宁军接踵投诚,沿途各州府更是没有抵当的来由,俱是望风而降,魏军一起毫无停滞的向成都廷进。
高义欢对于关宁军本来就不放心,没有信赖可言,他们持续与士卒待在一起,高义欢不放心,万一叛变如何办?
西魏国的檄文,是陈名夏所写,简朴易懂,不矫饰文采,“四川天府之地,黎庶安宁,然自献忠入蜀,纷争不竭,士民破家,民不聊生。今大魏王,为定川蜀,解民困苦,起大兵数十万,不日便达。尔绅衿百姓,州县官吏,当体大魏王安民德意,速速投诚,安享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