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叶、唐二人此时的窘态,李克青想起先前在谷城也受他们很多照顾,现在面露愧色道:“好了,既然现在二位已经转危为安,也没个端庄的去处,如果瞧得起我李克青,不如就在我账下做事如何?”
“反哭魂犹寄,清光满瑶席。复道东西合,明朝在沃野。”
汪举人落到这个地步,也没了当初想要再满清朝廷一展雄图的心机,只好横下心跟着李克青干了。
不过唐延敬对李克青的发起却很主动,一鼓掌点头如捣蒜:“李老弟的话正合我意,我这个半个身子都将近入土的糟老头子此生还能跟李兄做一番大奇迹,就是死也值了!再说我这条老命如果不李兄援救,早就死在牢里了,于情于理都要跟着李兄一起干,只怕李兄嫌我大哥,不收我这个糟老头子!”
除了叶、唐二人外,另有两人也跟着一起被带进了大堂,此中一小我王廷诏,李克青倒是熟谙,本就是混元教的骨干成员,之前有过数面之缘。
“没错,幸亏李兄及时赶到,要不然我们就要脑袋搬场、尸首异处啦!”
提到反诗,自古就有,多是文人志士抒发抱负、情怀之作,比方陈胜所言“贵爵将相宁有种乎?”
此战过后,除了途中失散的人马,跟从刘之协逃回宜城的白莲教兵马只剩下不到万人。
安陆府城外的一座小村落,此时的小村落没有了昔日的宁静和安好,取而代之的是满目标疮痍和毫无活力的哀号。
汪条约本来一心想要考功名,想在宦海上混出个花样,可没想到就因为偶然间作过一首诗被人告密,被时任县令认定为“反诗”。
“反哭魂犹寄,清光满瑶席”不恰是带表对大清的统治不满嘛!
颠末一日血战,固然叛逆兵在刘之协等人的批示下英勇作战,可还是被清军击败,逃回了驻地宜城。
面对李克青这俄然的一问,在满清官府做了九年知县的叶文泰一时候脑袋还没转明白,对于跟从李克青反清另有些踌躇。
在李克青殷切的扣问下,汪和同只好将其作的反诗抖抖瑟瑟的念了出来。
不过,细心一揣摩,这五言绝句的每句诗的开首合起来就是“反清复明”四个字。并且字里行间很轻易让人产生遐想。
他二人身上隔着老远就有一股馊味臭气,手脚肮脏不堪,此时没有一丁点儿当年做知县和师爷的那种贵气。
固然八旗军战役力不复当年之勇,可对于起这些农夫、小贩等构成的叛逆兵来讲,还是强了很多,并且绿营督标和提标都是总督和提督的亲军,报酬和设备都比普通的清兵要好上很多,是以士气也更加昂扬。
见唐延敬这么快就答允下来,叶文泰策画了半晌,只好长叹一声道:“既如此,今后我叶文泰这条性命就交给李兄了,有效得上我和唐师爷的还请固然叮咛。”
不晓得汪和同的反诗和这些着名流物的诗作有何分歧,李克青很猎奇。
这他娘的就算反诗?
就在昨日,这里发作了一场惨烈大战,混元总西席刘之协,率三万多白莲教叛逆兵日夜攻打安陆府治所钟祥府城。
固然据汪和同所言,这首诗只是其揭示心中抱负之作,并无其他含义。
而另一个作儒生打扮的中年人,恰是举人汪和同,乃是襄阳府宜城县举人出身,身长八尺,漂亮萧洒,在举子中颇具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