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云去送人,半晌才回。进了门,她神采古怪,拉过正玩弄香炉驱着屋里异味的春巧,走到绿莺跟前,主仆三人头挨着头眼对着眼,只听她奥秘兮兮道:“姨娘,那小丫头哪是甚么下人家的孩子啊,你们绝对猜不到,那是府里大女人的独生女!”
大吐特吐后,她晕乎乎地躺在床上,内心有些不放心,扭头往床外望去,见那小丫头已放下筷子,捧着吃得滚圆的肚子坐到了打扮台前,摸着上头的胭脂和头饰。她忍着腹内潮涌,有力地挥挥手:“秋云啊,问问她是谁家的,将她送归去罢。”
绿莺放下筷子,见她神采乌黑,穿得也不面子,直勾勾盯着桌上饭菜,猜她应当是府里的家生子。家里人没看住,她饿了偷跑出来的?悄悄一笑,指着圆凳朝她说道:“坐下吃罢,吃完送你去找你娘。”
头些年王氏刘氏两个虽有服侍冯元的机遇,可有冯佟氏从旁压抑,好处也没得过多少。头钗倒是有几样能拿脱手,可也皆是些金的玉的,连玛瑙的都没有,更别说珊瑚了。衣裳比来这几年也没做过了,换着花腔穿也还是畴前的箱根柢。
顿了顿,见这通房只顾着抿嘴笑得内疚,一副羞答答的怯生模样,她一怔,嘿呦,平时一笑就能让人瞧见喉咙的俗气人儿,转了性子啦?恶妻成淑女啦?
那小丫头也不客气,没用旁人帮衬,自个儿撅着屁股扑腾两下便跪在了凳上,挺身随便抓起双筷子便狼吞虎咽大吃起来。春巧见状,怕她噎着,赶紧为她盛了碗汤,小丫头捧着碗咕咚咕咚喝了个净,末端被热气熏出鼻涕,嘶溜嘶溜的。瞅了眼自个儿身上的绣花帕子,春巧深思还是算了,回身去给她找旧手帕。
心对劲足的将视野从刘氏脸上收回,她喜滋滋地望向枕下,这一瞧差点没把心肺吓出来。
冯佟氏把持府里多年,灶房上至掌勺、下至打动手的杂仆,皆看她眼色行事。过了这么久,绿莺晓得她不敢下毒,可饭菜十顿里有一顿直齁人,的确打死卖盐的。糖水也是,偶尔能尝出苦涩,应是放了碱。这些人也聪明,不是每顿都使坏,冷不丁一顿,让你揪不出把柄。
翌日,刘氏一反平常孤傲,竟可贵地脸上挂笑,一步三扭地来到小巧院。
天子从子民家借用东西,那叫御用,面上是你亏损了,可这殊荣上能给你八辈祖宗添光、下能庇佑你几世先人,这千里挑一的机遇还大家抢破头呢。可你冯娴算甚么,东西落到你手里连个响儿都听不见,将来更是甚么光也借不着。故而,此人若憋得久了总有炸的时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二人各往碗盘里夹了一筷子试吃起来,皆是一喜,该放盐的放盐了,不该放糖的也没放,排骨也嫩着,饭碗里十足都是饭粒,嗯,能吃,姨娘都能吃!
绿莺听着那吧唧吧唧的咀嚼声伴着嘶溜嘶溜的抽鼻涕声,正有些泛呕时,忽地瞧见这小丫头猛地抬起右臂,横着胳膊往鼻下一撸,那绿答答的一坨便顺着一侧脸颊粘在了袖口上。不但脸上留下了一块绿洲,放下胳膊时,脸颊和袖口之间连着的那黏答答的丝还被拉得老长。
小巧院也有灶房,可惜大户人家的端方严,能不能开仗得主子说得算。她想求一求冯元,现在他早膳在这里用,有个小灶房也算便宜。谁料冯元一口回绝:“莫要费事了,王氏刘氏她两个那莘桂院也没开小灶,在你这破了例,瞧着欠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