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季却又想起一事,谷中本就不缺牲口,这番用粮换马匹,勇卒加辎辅兵才三百余人,那边用得了这很多,看来得先放养着,强大马群才是,不过若互换来的马都犹以下曲阳从官兵手里缉获的那批战马,倒是不成,故此忙又添上一句:“只是阉割过的雄马我却不要!”
能选入勇卒的都不是庸手,这事今后自知,邓季也未几辩,趁场中人多,指着太史慈大声先容道:“这位是我谷中新入伙的勇卒教头,诸位今后称他双戟客便可!”
现在身为部属,邓季换了称呼也由得他,求弓不得,太史慈亦未在乎,答道:“略知一二!”
听到脚步声,邓季早已抬头瞪大眼睛看的细心,此人身长七尺七八寸摆布,面庞有些苗条,也还俊朗,固然年青,颌下却已有留须,其须甚美,两臂长且细弱,一看就甚有力量,手中提着枪,背上还斜插着两支手戟(注),惹人谛视之极。
公然见不得名流!见邓季模样,李平心中已笑了起来,在他如许的文士眼里,更看重的是文章斑斓、才情敏捷之辈,太史慈虽亦是文官出身,但所作所为、一身本领却可归入莽夫之列。
内心正胡思乱想着,一条壮汉已大踏步行了出去!
若不是要报李平拯救之恩,对此等山贼招揽太史慈定然也是直接回绝的,此时却有些沉吟起来,见他模样,邓季咬咬牙又道:“我可定下时限,只要先生能留下五载,以后尚要求去,但请自便就是!”
“那是天然!”
战国时士卒利用戟的就很多,但精通可就说不上了,比起枪矛来,这类兵器更难推行,邓季虽说得必定,太史慈却只是半信半疑。
太史慈是个多能的武将,也不推让,先耍过一阵长枪,只见银光攒动,枪影中如同满树梨花开,端的惊人,自引旁观的邓季口水长淌。
注:手戟,太史慈等武将所用手戟是一种供手持投掷击人的短戟,当然,也能近身斗争时利用,三国人多以短戟护身,孙权投杀严白虎之弟,刘备砸说赵云好话的,董卓砸吕布,都是它,可见其遍及利用,而典韦不但双手都使长戟,手戟也背得最多,这些手戟与凡是说话中手戟所指的匕首分歧。汉朝一向到唐朝,中国的冶炼技术得以生长,刀能够锻造得很短,与此同时,烹调技术还没有到把肉片切得很薄的境地,是以当时人用饭,除了筷子以外,还要照顾一把手戟,这手戟虽称之为戟,实际上就是“匕首”。所谓“协差”,也就是手戟的日本发音,或者说是手戟的汉朝发音。是渡来人远渡日本,趁便把手戟传入倭国的。厥后,跟着烹调术的进步,手戟从中国饭桌上消逝,而在日本,则演变为侵占与他杀的东西。
戟这类兵器是枪矛和戈的连络体,连络两种兵器之长,不比枪矛的杀伤只在直刺,戟的用法有剁、刺,勾、片、探、挂掳、磕数种,甚难练精,但若真有成,能力却要大上很多。
车大个必然是用心的,你这厮就不能客气点么?
因春季雄马发情难以把握,战马向来都是要阉割的,这类行动也导致我国良马越来越少,西汉武帝时曾派李广两次远征大宛国,夺得大宛马,也就是俗称的“汗血宝马”三千余匹,此中良马数十,中等以下三千,长途跋涉返国后尚剩千余匹,本可依此滋长开来,可因阉割过分的原因,到元朝时大宛马的血脉便完整从中国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