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爹,明早你往书院跑一趟吧。家里的青菜,豆角,另有鸡蛋......你装上一筐,给曾夫子送去。曾夫子教诲三郎辛苦,我们不能忘了他的好。农户人家,别的东西没有,菜蔬鸡蛋之类的,想必夫子也不会回绝。”徐书怡对崔长河如许说道。
从一开端进门看到这个儿子,本身的心头就模糊感觉似有那里不对。到底是那里不对呢?她回想着崔庆和的行动,终究让她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崔长河眼中闪过绝望之色,嘴上却道:“他娘,那你早晨......睡个好觉。”
“另有一件事情,你见了夫子,顺道问一问游学的事。中间不要提三郎说过的话,装着随口提及的模样,问问夫子,有没有门生要出去游学的?如果夫子问你从何听来的游学,你便回说曾听村中人提及过,因觉着不大明白,以是才问一问的。”
徐书怡哑然发笑:“你既猜到了我的心机,前面何必装胡涂呢?”
出去的确能够长长见地,这一点徐书怡非常同意。再一个,来岁既然要了局,远的处所自是去不了了,到玉慈县或是邻县走上一圈,会一会其他学子......曾夫子的设法倒也有理。
崔长河一听也是,嘴巴张了张,不晓得还要再问甚么。
崔长河从未想到这些,脱口道:“不是曾夫子吗?”
崔庆和硬着头皮持续扯谎道:“是曾夫子所提。夫子说了,来岁仲春了局的门生能够去玉慈县走一走历练一番,省的在镇上呆久了,眼界狭小,如同那坐井观天的青蛙。”
凡是环境下,目不转睛地谛视着对方的说话的人比较诚笃。相反地,若视野不敢对上对方,那么会有很大的能够在扯谎。
崔庆和闻言,隐晦地冲他爹感激地笑了笑。
徐书怡心中一转,已有计算。
趁着老婆给他洗脚的工夫,崔长河把儿子要去游学的筹算提了提。
徐书怡朝丈夫悄悄一笑:“明日你送孩子去书院吧,顺道问一问夫子游学的路程和用度。”
徐书怡头也不抬地说道:“能出去游学是件功德,只不知曾夫子去不去?不过,按我所想,书院里几十位学子,总不成能个个都出去。不去的学子谁来管?”
崔庆和心下一喜,说道:“那孩儿先回房去了。”
徐书怡说道:“我们甚么人家,曾夫子哪会不晓得?曾夫子品德好,若我们送的多了,他反倒不会收下。”
崔庆和没有急着答复,眼神先是往徐书怡身上瞄了瞄,方答道:“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儿已和几位同窗商定于下月一道去玉慈县城。”
崔长河有些胡涂:“这......又是甚么事理?”
徐书怡一面替他擦脚,一面波澜不惊地说道:“我们做父母的,有些事情还要问清楚的好。”
“对对。”崔长河连连点头:“我去叫三郎过来。”
贰心中暗呼“不妙”,挤出一丝笑道:“爹,娘,不消耗事你们送我了。回镇的这一段路,孩儿恰好能够当作熬炼之用,读书间隙,逛逛路,活动活动筋骨,难道一桩功德?”
徐书怡淡然道:“你别管那么多,只听我的话便好。如果夫子说了甚么,你千万别太惊奇。”
不料,这丝感激的笑容刚好让徐书怡瞥见了,她不由微微皱眉,暴露了思考之色。
徐书怡撇过脸,有些不忍隧道:“你也早点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