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娘咋来了?这是有事儿啊。”陈婶子听到声儿,也从速从灶房里擦动手出来。看模样仿佛是刚起了火,筹办做吃食呢。
心头的事儿了了,崔玉又就跟人要了些窗户纸的边角,然后去厨房寻了个烧过的藐小的荆条柴禾棍。在地上打磨了一会儿,就当是当代用的铅笔谨慎刻画起来。
三人说了半晌家常话,这才转到了闲事儿上。幸亏崔玉也不是要求甚么难事儿,只说让陈婶子帮着探听下谁家的老母鸡落窝了,帮着买上二十来个小鸡仔,如果有能够再帮着打问一下谁家鸭子种小崽了也一起帮买几个返来。
一听月梅有了,崔玉从速笑着恭喜,顺带着跟人一起坐到了炕沿上。她瞧着月梅仿佛是在炕桌上对着花腔子绣枕套呢,就笑着问了两句。这才晓得,本来除了李氏抽暇缝制的那种简朴荷包以外,村庄里人也会绣花形。只不过绣衣裳跟枕套后背的花腔子,都是要买的,最便宜也的也得三五文钱,那还不是顶好的嘞。
说是鱼儿戏水,实在不过是两条鱼儿围着一支简朴的荷花罢了,那荷花乃至还略显粗糙。
崔玉并不晓得内里民气里七拐八转的想了那么多,这会儿她但是到了陈婶子家门口。
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村里新寡又没个流派的,也就崔李氏能被说道说道了。再加上,崔家赶上的糟苦衷儿也的确多,先是卖房卖地,厥后就是闺女被拐走。
“这个好说,秋冬两季里小鸡仔跟鸭崽子也不贵,母鸡跟母鸭崽三文钱一只,公的三文钱两只。你如果不急,转头我去村里问问,看谁家不养了,也便宜着找点。”陈婶子对这事儿没甚么设法,崔玉挣了钱,也该拾掇一下家了。遍着村里,除了那些没婆娘的人家,哪户不养鸡鸭牲口的?不说吃肉不吃肉,就算是下的蛋,那也是能换钱过日子的。
可现在分歧了,不说里正之前的敲打,让他们莫要欺负孤儿寡母。便是崔玉得了长春堂大夫的指导,有了门路,就是他们一辈子够不着的福分。
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陈婶子的闺女月梅就从屋里掀门帘出来了。陈月梅是隧道的农家闺女,神采黑里带着俏,说话也大大咧咧,是个敞亮人。早些时候,她跟原身因着年纪相仿住的又近,以是干系最是密切了。
因着之前过了里正的口,说今后她收药材倒是能够先拉拢了今后再给钱,以是她现在的压力并不大。
崔玉囧囧的看着月梅舍不得下针,再想起李氏在家时候,恨不得把花腔子包起来藏在柜子里的模样,不由内心有些发酸。念起之前自个给李氏花的荷包模样,她干脆就笑着说,赶一会儿找点窗户纸用灶膛内里的炭火棍给她描一个都雅的模样。也算是她这当姨儿的,给侄子送的礼品。再过几个月,陈婶子可就能抱着白白胖胖的大外甥了。
本来就这点事儿,定然能被丢个针都能说十天半个月的妇人,念叨大半年呢。
虽说她不是专业学美术的,但那点功底儿在这里也算是能拿得脱手。公然,没一会儿一个还算清楚的小老虎花腔子。想了想,她干脆又描出一个鱼儿戏水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