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番撤退李母还是收下了,拿了羊皮又买了油盐酱醋归去。
“行,听你的。”李母痛快的应了,家里日子好了是该吃点有油水的东西,不然哪有力量下地干活啊,间隔买肉还是上回的猪下水,早吃完了。
“恩,刚歇一会,婶子买东西?”刘传虎笑着迎了上来。
清远六岁了,已经懂事了,看到这么多书眼睛都瞪圆了,“这是书,我在村长孙子大牛家里见到过,不过他不让碰,惊骇我弄坏了。”说完小脸尽是恋慕。
巧兰遴选了各色的绣线,还筹算买些棉花归去给家人做几身衣裳,眼瞅着天就冷了,但愿过年前能做好。
二人去了布匹店,选了一些藏蓝的麻布和新下的棉花,归去给一家长幼做棉衣穿呢。
巧兰笑着点头,“我晓得,把人剩下买地的钱要给了才成。我想去给爷爷奶奶和爹买点布归去做些棉衣好过冬呢,现在咱家不难了,要穿好些的,再去杂货店买上几件羊皮返来做袄子呢。”
“成啊,我给你看最迩来了一批江南的上等丝线,就是代价贵点。”李掌柜热忱的号召着巧兰看绣线。
“倒是有新的,一共五件你要都便宜给你,都硝好的。”虎子干脆的说道。
掌柜的笑了,“那不消买论语,太早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另有唐诗宋词都是发蒙的。这些还是官方讲义全新的,每册是一百二十文钱。”
李母一听这个确切要买,本身刚才卖了绣品手里也有钱,不过闺女的孝心是要表给家里晓得。
李掌柜感觉这钱实在不算多,李家老太太是从都城来的,甚么样的好东西没见过呀,看了也说巧兰绣的好,比江南着名的绣娘还好,还说恍若看着有点像慧纹的模样,没想到这小县城也有如许的妙手,绝对比得上一流绣娘了。
李母更是惊得长大了嘴巴,“好贵啊。”
包好东西放进背篓里盖上布,让别人看到又该叽叽喳喳鼓吹的满村都是。
巧兰砸吧下嘴,“给我侄儿,刚起蒙。”
回到家,巧兰将剩下的买地钱交给了李老太,让把钱给人家交了,趁便选个日子去过户去。
巧兰收了钱,再三跟掌柜的伸谢。
掌柜的瞧着巧兰文秀高雅的样,态度并不倨傲,“这是手抄本,一套没有五十两是不卖的。您是给谁买啊,年纪大小啊。”
巧兰将笔墨和册本拿了出来,喊了清远和清刚过来,“清远,青刚,看姑姑给你们买了甚么了?”
买好了东西这才背着背篓坐牛车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