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倭军的四百艘船只全数被烧毁,十万雄师几近全军淹没,统统水兵死伤殆尽,独一两千多留在岸上大营的倭军生还,全数向刘仁愿部投降了。
武敏之倒是有些惊奇,他姑母竟然会提及裴行俭的名字,此人在西域很有盛名,可此人会去西域镇守边关,混得风生水起,但是托了自家姑母的福!
吴诩这半哄半骗的话公然让武大郎面色稍霁,他对吴诩微微一躬身,淡淡道:“侄儿多谢姑母了……”
蓦地听得武大郎要去半岛干仗,吴诩毫不踌躇地回绝道:“不成。”
要不是裴行俭当初在私底下劝说长孙无忌不建立他家姑母为后,贤人也不会贬谪他出京的……
而按照线报,倭国后续声援的水军也不是个小数量,有了前面十万军队的团灭为鉴,这厥后的十万人估计不会那么轻易毁灭……
等薛仁贵和陈名振军将后盾的倭军截成数段后分而歼之的时候,李小九陛下才获得白江口大捷的动静。
江面上到处漂泊着冒着黑烟的残船破舢和密密麻麻的尸身……
还是等以后打高句丽的时候,放他跟苏定方去增加一下见地算了╮(╯_╰)╭……
过了本年武大郎就出孝了,她家武妈妈正紧锣密鼓地要给敬爱的孙子寻个媳妇儿呢,如果她敢承诺送武敏之出去兵戈,还不被杨氏念叨死啊?!
风助火势,倭人的数百条破木船不过一炷香时候全数成了火船。
冰山小子只能阴沉着脸,任皇后姑姑践踏,敢怒而不敢言。
这一战果,连小李相公都始料未及,苏定方更是恋慕妒忌得眼睛都红了……
虽说倭国不过是外洋一个小小岛国,国力兵力都不是大唐的敌手,但半岛毕竟悬于外洋,留在百济和新罗的唐军的人数也不算太多,特别是当朝中众臣传闻倭国倾举国之力杀向百济的时候,除了少数人外,一干文武都对刘仁轨可否抵抗倭国打击不抱甚么但愿。
在李三郎的建议下,李小九陛下送了很多细作到高句丽,颠末这几年的尽力,这些细作已经在高句丽站稳了脚根,还在泉盖苏文的几个儿子之间的干系方面下了很多工夫。
因为,就在刚才,二胖同窗在崇文馆获得动静,他家那位弱不由风的阿爹竟然发下诏令,命驻守半岛的唐军堆积兵力,不日东征倭国。
这会儿如何改主张了?
这一战,唐军的丧失相称小,除了在岸上绞杀倭军的刘仁愿和扶余隆部丧失了约五百兵马外,刘仁轨和孙仁师海军几近没有伤到一兵一卒。
不说潞王殿下表情镇静,却说李小九陛下也大志万丈,正揣摩着亲身挂帅去高句丽揍人呢。
即便刘仁轨之前连拔伪百济王数座城池,逼得百济君臣内哄,刀不血刃干掉了百济复国两个主将鬼室福信和道琛,再加上李小九陛下未雨绸缪派孙仁师和扶余隆两万海军互助,很多疆场老将也不太看好大唐这为数的水兵无能掉一帮以海为生的倭国人。[综]那边寻归路
“你看看苏定方,调兵遣将、冲锋陷阵,哪一点不短长?为甚么贤人不让他回百济?”
年青的贤人相称镇静,要不是还得在朝堂上端着架子,李小九陛下非当场跳起来哈哈大笑不成……
刘仁轨当然不敢承诺,他顾不得先向李小九陛下报捷,立即向在新罗的陈名振和金涟薛仁贵传讯,让他们重视阻截后盾的倭国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