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论及二子德行,则较着是蜀王李恪更胜一筹。
“你对峙太子之事,有何观点?”
第二天,李恪就仓猝上表要求就藩,自请贬为安郡王,让出蜀地天险,志愿到无险可守,又瘠薄多患的安州去。
如果按年纪算,现在的宗子恰是李恪,他固然不是嫡出,但出世一样崇高,身负两朝皇室血脉,能够说高贵已极。
“朕让你说,本日你不管说了甚么,朕都赦你无罪。实在,朕这几天思来想去,也曾考虑过立你为太子,但又恐魏王和晋王不平。”
多少年都没有见过如许此等样人才。
李恪心中一惊,暗想道:父皇这是在磨练我。
“你明日就到十六卫中,任职卫率。”
作为李恪的父皇,李世民深知李恪技艺了得。
看到出色处,忍不住大声喝采道:“好,好一个大将之才。”
现在,到访了魏王,蜀王两座府坻。若论这两个儿子的才调。二子一文一武,相差无几。
“谢陛下隆恩。”薛仁贵喜上眉梢,再次拜倒在地。
李世民打动得热泪盈眶,扶起他道:“朕已明白你别无他念,你也不必多想,届时朕自有措置。”
但转眼,一缕阴霾又再次袭上了李世民的心头,李世民担忧,李恪的德行到底如何。
李世民对李恪更是刮目相看,在这个儿子身上,他仿佛看到了当年本身的影子。
李世民欣喜的点了点头,就拉着李恪一道,离了长廊。
李恪早吓得魂飞魄散,万念俱灰。但想起孟凡警告过他的,统统当以德行为最早考量,不管到了何种地步,都不成存无父无君之念。
李世民气有不忍,起家拍拍他的肩膀,淡然道:“起来吧,在朕没有想好如何措置你之前,你必须呆在长安,哪儿都不准去。”
李世民见李恪的书桌上满是兵法。便随口问道:“你何故专精武事,而不学理政之书?”
但为了公允起见,他还是决定,早晨去晋王下榻的宏德殿看看。
李世民直言道:“我儿甚有见地,本日为父前来,是为立太子之事烦心,是以信步到你府上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