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当世点头道:“‘精武备’三字确为当务之急。先前徐总兵在会上就这此点指出营中‘兵疲’、‘粮少’、‘甲缺’三疾,想来按此方向加以整备,当无偏差。”进而问道,“那么‘广结援’与‘顺朝廷’又该当如何?”
“凡事过犹不及。八大王桀骜刚烈,虽降却如骨刺卡在朝廷喉间,早外必除而后快;闯塌天自剪羽翼,当然可表忠心,但其分量与首要性无疑大大跌落,身不由己。而我营正处二者当中,正可谓是不偏不倚,中庸佳举。”昌则玉点头说道,“克日熊总理来验兵,八大王与其相争,而主公却与其相处颇顺利,这便是做的好的处所。”
张献忠早在客岁底便因熊文灿的招安而产生摆荡,年初,他在与左良玉等官军的作战中持续得胜,帐下谋士薛正贤乃当朝宰辅薛国观的侄儿,以“约降取繁华”之言趁机鼓动他投顺朝廷。他思来想去,终究以为“诚得国观为主于内,抚可万全”,果断了求抚的心。
求保举、求月票~~~~
有熊文灿与杨嗣昌一外一内遥相照应,加上薛国观、陈洪范等人的推波助澜,一番会商后,“面谕剿抚原该互用”以及“岂有他来投降,便说一味剿杀之理”等结论已成定局。张献忠接管招安之事由此水到渠成。
向来能当上援剿总兵的都是公认的名将。前有曹文诏、祖宽等人无不令流寇闻风丧胆,现在的左良玉,亦是有勇有谋。他拥兵逾五千,乃目前豫、楚间最大的军头,自崇祯五年受命进剿中原流寇,数年间各处的巡抚总督们都走马灯般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从未缺席,逐步堆集之下他的权势早已非昔日可比。
他先派张可旺等“饬名姝、赍重宝”找到有些旧情的陈洪范请他牵线搭桥,表示“大恩未报,愿率所部随马足自效”。陈洪范投入熊文灿帐下,本就怀着戴罪建功、一雪前耻的志向,见这大笔买卖本身奉上门,自是奇货可居。有他居中先容,张献忠得以“黄金蹄裘千、珠琲盈斗、他货累万”重贿熊文灿。熊文灿既贪财又畏战,因此欣然承诺代张献忠向朝廷上奏。除此以外,张献忠犹不敢松弛,加派薛正贤等人照顾重礼重金,奔赴京师,“出入相邸,成见群公,皆致厚馈”,为自家招安游说寒暄。如此,方觉稳妥。
不过张献忠毕竟非常人,即便招安,手腕与心机也较之那些前辈同类要高超很多。
孔庆年与杜纯臣则都是贩子。流寇鼓起至今,早过了犁耙木棒一牛车的草创阶段,能对峙到现在构成些气候的,均是重视布局之人。就比如张献忠,他看似惶惑度日的一草寇,实在心机非常周到,人脉极广,在各地乃至京师都安设有眼线。这些耳目以商贾、侠妓乃至官宦等各种身份掩人耳目,或替西营筹措军资粮草、或替西营驰驱活动。以戋戋一寇的身份却能傍上陈洪范以及朝中大臣薛国观便是张献忠善于布局的最好证明。这世道,没有门路,就做贼也难做下去。
赵当世听到这里,才算是对“广结援”这三个字有了开端的熟谙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