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持续议论下去,赵当世这才晓得,本来褚犀地出身于枣阳县本地豪族。明朝处所官活动性很大,但吏员普通而言除了官员本身养的随行幕客,大多以本地士子担负。吏与官分歧,事情首要触及根本履行层面,既繁复包涵又甚杂,此中很多还要与官方百姓、社团等直接打仗,以是以晓得本地民风的土著充当,办起事来便利。
昌则玉肃道:“左良玉是甚么人,主公自知。而这左思礼既能成其臂助,定也不是省油的灯。俗言‘逢人只说三分语,未可全抛一片心’,凡人皆如此,何况左良玉。部属鄙意,左思礼的话,亦实亦虚,一定可全信。”
“本来此中另有这一层干系在。”赵当世咋舌而言,“若非先生直言,我尚利诱于褚犀地的演出。”
话谈到这里,外头巡夜的兵士敲起了四更天的梆子,左思礼自发已探知赵当世情意,又见已晚,闲叙几句后便起家告别。赵当世以夜深,留其过夜,但左思礼以尽早禀报左帅其间“大好动静”为由,执意要走。赵当世亦不强留,再差人取了些金银送给左思礼外,更取一颗川中所得的上等东珠,拜托左思礼转呈给左良玉,聊表情意。
赵当世心一动,道:“先生但说无妨。”
昌则玉点一点头道:“不错,左良玉与褚犀地周旋这么久不相伯仲,可见此二人都绝非善类。对于我赵营,这二人孰是孰非、孰善孰恶并不首要,只看于我营是否无益罢了。”
左思礼冷道:“此人在枣阳手眼通天,若不比及深夜,小人绝无胆径直来寻大人。倘被他发觉,恐怕归程路上,就要被他派人截杀了。”末端咬牙加一句,“大人有所不知,就连左帅,也有几次几乎遭他暗害。要不是府中奴婢机灵,左帅只怕早给他毒死、刺死不知几次了。”
赵当世听了褚犀地各种,遐想起白天三人分开时只他一人坚辞不回礼品的姿势,叹道:“看来这褚犀地当真是个骨鲠之臣,他既不贪财,又严词回绝左帅的多番要求,与当年海忠介颇类同。”此话之意,是将褚犀地的作派与以廉洁闻名的海瑞相提并论了。
赵当世端方身姿,回道:“先生,我实则也感受这左思礼虽大言炎炎,但内里恐怕有很多言过实在的处所。正如先生所说真假连络,详细这枣阳的水下有何种蹊跷,我看或许还需求让庞批示他们好好再摸一摸。”
褚犀地既掌县中中枢,不管何种政务,都需先经他手,方能送抵祝允成处。祝允成也仅仅走个过场,具名盖印罢了。是以故,在褚犀地数年的操纵下,褚家的权势在枣阳县缓慢收缩,本地诸多行当都被褚家中人把持,其家属名下田亩也是不成胜计。除此以外,枣阳原有青山、黄土堰两处矿坑也都是褚家人在把持运营,左良玉要动这两矿,相称于动了褚犀地的好处,天然会遭他尽力抵当。
左思礼一脸鄙弃道:“如果那褚犀地确如大人而言,是个持身自正、廉洁朴直的君子,那么左帅与小人也会尊其为人,在枣阳量力而行。”继而话锋一转,“只可惜,此人言清浊行、口蜜腹剑,多次阻我左家,不为公大,全因一己私欲!”
赵当世将二人的说话内容简述了一遍,末端道:“左思礼连夜赶回了河南,说但得左良玉那边动静,必会及时通传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