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天喜这时冷冷插一句道:“朝廷以剿回、革为功,土寇虽多,但取利微薄,官家老爷们天然看不上眼。”
早在北魏,少林寺即购置弓刀枪盾等组建僧兵以自保。唐初少林寺出僧兵助李世民交战,备受恩荣,今后立名。是以今后数百年,皆存蓄兵传统,且范围不小,数达一二千人。本朝成化年间,有刘通、石和尚等反叛房县,为患楚北,少林寺僧兵应募剿贼,多有战绩。而后正德时,又随军队北上御虏、南下平蛮以及参与安定刘6、刘七叛逆,更受正视。到了嘉靖朝,倭寇猖獗,少林僧兵又赶往江浙、福建等地,历战当中,渐渐从自恃小我勇武窜改成晓得行伍战阵之法,能力愈烈。现在少林寺承平已久,僧兵范围消减,却另有近千人,技艺通熟、甲械精美且多马军,李境遇兵力虽多,但面对兵锐地险的少林寺,一样屡战难胜。但是双拳难敌四手,现在李境遇端的横下心孤注一掷,要以数百数十倍的兵力攻打少林寺,少林寺终归戚戚难安。
赵当世问道:“灵山寺是天下宝刹,方丈亦是得道高僧,有何难处可让赵某尽一绵力?”
永惠蹙眉道:“小僧但想就算光阴凑的好,只恐为李境遇得知激变提早发难,还是一样成果。”
永惠答道:“佛门净地,岂会主动挑衅惹事。只是那李境遇麾下既日渐强大,便另在少室山择地建新大寨,名为‘御寨’。此寨与少林寺毗邻,免不得与寺僧常起摩擦。少林主持寒灰慧喜师兄又是个正气凛然、宁折不平的人物,对李境遇的威胁利诱不为所动,那李境遇忍不过,便要大集各地土寇,围攻少林,此一点风声为寒灰慧喜师兄所知,遂致书小僧乞助。”
永惠连声感喟着道:“赵施主风尘仆仆,小僧本不该叨扰,只是事关寺运,小僧亦无计可施。”
“寺里常日布施费事百姓,了无余财,寺僧们都是自耕几亩薄田聊以糊口,哪来的千两银子。”普宁天喜越说越气,呼吸短促起来,“就算有,也不会投给那些贪得无厌的饿狼!”
赵当世看着普宁天喜有些奇特道:“师太,我与你素昧平生,你是如何晓得赵某要来的?”随即一拍脑袋,“哦是了,是贵庵里的阿谁裹头客。”
赵当世笑道:“此为这趟大旨,虽节外生枝,岂能过而不入?师太带路便是。”
“如何,师太不熟谙那裹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