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朝明道:“平步青云一定好,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柳朝明道:“懒得看,你背出来本官听着。”
柳朝明“嗯”了一声。
苏晋道:“如何?”
赵衍点头道:“可惜了,当年老御史读了他那篇‘清帛抄’,字字珠玑,规戒弊端,说天下治吏之文章,无人能出其右,原想着翰林不要他,恰好我都察院收了,岂知你我驱车去留人,到底晚了吏部那帮杀才一步。”
阿礼急出一脑门子汗,双膝一软已然要跪下,苏晋先他一步双手奉上文书道:“请柳大人赵大人过目。”
上了马车,想起赵衍方才的话,又道:“听你的意义,曾另有人问翰林讨过苏晋?”
换言之,那日拿着晏家玉印去找晁清的并不是晏三公子。
苏晋愣了愣:“在。”
柳朝明看她一眼,目光落在远天,雨虽已止,云却未散,淡淡道了句:“不必。”
是任暄的陪侍,阿礼哥子来了:“今早侯爷与先生走得急,连备存的贡士名册也忘带了,我给送来,又想或要打雨点子,就将先生的伞也一并带着。”将手里油纸伞递给苏晋,一面朝四下望了望:“公然叫我猜中了,暮春这天是说变就变。”
柳朝明淡淡“哦”了一声,继而道:“四月初九,晏子言廷议过后便去了东宫,至晚方归,那里来的闲工夫去贡士所?”
赵衍道:“我也是厥后听钱三儿说的,苏晋被打发去松山县后,十三殿下诘问过他的下落,知其遭受,还跟吏部闹过一回,吓得曾友谅那貉子觉得捅了甚么不得了的篓子,则差没把官辞了,所幸朱十三以后随军去了西北卫所,这事才不了了之。”
三人还式微座,都察院的柳大人也到了,身后还跟着都察院二当家的,副都御史赵衍赵大人。
阿礼心道这回是不利大发了,他先头跟苏晋碎话,把名册给她就没拿返来。
苏晋也觉得是,撑起伞跟他往礼部去。
苏晋顺手翻了翻,阿礼的话不假,这名册好像族谱,约莫的确往回追溯了祖宗十八代。
这日的新阳并不绚灿,寥寂廖挂在天涯,不时起了风,层云越卷越厚。
江主事觉得死光临头,背躬得像只老山参,但是听苏晋越背越匪夷所思,不由渐渐直起腰,目瞪口呆地望着她――姓名,籍贯,家中行几,祖上谋生,为官为商,擢迁贬谪,无一不对,仿佛这名册当真是她撰写的普通。
这日是殿试,礼部的人去了奉天殿,独留一个司礼法的主事执勤。
苏晋甚无语,她原想着说阿礼怕名册被雨水打湿,她帮手藏着,那里知这江主事是只软脚虾,柳朝明不过一问,竟自乱阵脚。
说话间已至承天门,都察院小吏牵着马车候在门外,苏晋快走几步道:“柳大人。”双手将伞举至平眉,慎重道:“下官谢大人借伞之恩。”
骤雨已止,承天门角楼上的铁马锈了,风吹过,铃音也是古哑的,赵衍就势朝身后望了一眼,压着嗓子道:“这就是苏晋。”
赵衍笑道:“那敢情好,我们那儿的‘龙团儿’还是整块的,礼部喜好吃,你他日上都察院拿去。”
江主事点头称是,想了想,随即惶恐说:“岂敢岂敢。”
苏晋还没出声,江主事俄然抢着道:“这位后生乃礼部铸印局新来的大使,这两日方上任,戋戋未入流,不入大人法眼也无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