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山记 > 第177章 恩威并施之一

我的书架

五皇子心说,当初柳扶风劝他□□的人,如何说到征兵也这么头头是道啊。殊不知人家柳扶风虽不鼓励战事,眼下也能瞧出五皇子手里的亲卫是不敷使的。至于闽地本地的兵,各司其职,总不能拉来一支做五皇子亲卫吧。想到这个,柳扶风就心下抱怨,每个藩王只给五千亲卫,还要守土卫国,五千人够干甚么,朝廷这些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是仁政,殿下尽管去办。只是,殿下这仁政,需求落在苍内行里才好。”

比方,两位长史,张长史管着藩王府属官配置的事,相称于吏部的差使。薛长史是礼部出身,这会儿就持续管着文教这一摊子事。按理,薛长史的差使与州府文学政有些反复,不过也不大一样,一则薛长史一把年纪,争胜之心已经淡了,跟着五皇子就藩,就晓得他放弃了朝中晋升的能够性,与五皇子一道,是基于一种知遇之恩。再者,学政首要管的还是闽地的科发难。而薛长史这里,五皇子与他商讨开官学的事,再有,五皇子请来的那些北岭先生的门徒,也得薛长史看着安设,时不时交换一下表情啥的,不要让大儒们憋屈了啥的。以是,薛长史与文学政这里临时不存在抵触。李九江做了郎中令,帮五皇子管着这些亲卫的军用供应。柳扶风是治书,管的是赋税之事。余者如谢芝等人,都是在这几人部下打杂。

“亡者亡矣,有些致残的兵,既不能兵戈了,也要妥当安设方好。”

五皇子道,“官学不必担忧,本王无私库出银子。另有,建藩王府,本来总督府是预备了十万银子,这银子已经提出来了,能省下五万。虽是杯水车薪,能省一些是一些。”

晓得人家为甚么能做侯爵了吧。

五皇子先把海民回迁的事定了,这事直接定了任务人,明春是柳扶风的差使,让柳扶风去与苏巡抚筹议着办。然火线说到征兵一事,张长史先说,“殿下想要征兵,还是得先叨教陛下,方合端方。”

五皇子也就不矫情了,说了用私库银子建官学的事。

征兵之事,因为有永定侯这个生手,唐总督苏巡抚都是能臣,五皇子部下也无干才,一天就筹议的差不离,剩下的就是五皇子具折上奏了。五皇子写奏章,除了征兵的细则条陈,连带征兵的预算,都得写出来,详确至极。

恩施的够多了,该是建立威望的时候了。

五皇子道,“我想着,过年时给战亡将士的家眷发一些补助。”

薛长史一贯文职,建个官学他特长,征兵就不成了。

征兵甚么的,永定侯没定见,就是被夺了大将军的名头,永定侯也没定见。在永定侯看来,这名头给了五皇子也没甚么不好。就是不给五皇子,今后论功论败,也都会连累五皇子,既如此,还不如给五皇子。何况,五皇子又不懂领兵兵戈之事,到时还是得他来。

李九江是托,天然更是心知肚明的。

柳扶风说完,李九江道,“扶风所言有理,另有一事,以永定侯的名誉来征兵,怕是兵士难征,还请以殿下名誉来征兵。”

先时既忽视了,此时便不能忽视,柳扶风立即道,“李大人所言极是,永定侯虽是陛下钦定大将,殿下则是主管闽地军政藩王,何况,永定侯毕竟则经败北之事,再以永定侯之名征兵,怕是百姓不安。殿□□恤百姓,忠心朝廷,不必介怀此等末节。就是永定侯,亦是气度宽广之人,定能明白闽地眼下难处。”

推荐阅读: 废土之上     我的男友是笔仙     俗人的奋斗     唯爱不殇,弄影成双     大明军工帝国     真爱计划     农家有神仙     苟在桃源村的我,出世即无敌     夫君不宠我爬墙     [综]生命在于运动     江湖之太鸦     过去的今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