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君制臣,臣亦制君也。既立其国,教养黎苗,拓土蛮夷,亿兆夏民,具晋、楚、齐、鲁、宋、燕、秦余者之始也。当时流民者多少?厥后两千载拓进多少?
纪坤则道:“还是应当复封建,明法度!”
“六千万......”王夫之道,“借粮如何?以将来的田税相抵。借两千万,抵四千万!”
顾绛点点头,“说的也是......那我们再筹议一下,一块儿给太子爷写个建白书!”
谤了君还不知错的纪坤思考了一下,道:“本朝向有捐纳之例,但是捐纳所得如何也不至于补上两千万石的亏空......并且太子现在推行官绅商民一体纳粮交税,一个空头官身也没甚么用处。至于实缺,也没那么很多能够卖啊!”
并且现在北地中原也行了计口传田,所行之政和东南是不一样的。如果强以东南之法行北地,只怕会将北地一千数百万生民都变成仇寇!”
黄宗羲笑吟吟插话道:“宁人(顾炎武的字)兄刚才还说,只要合天下之私才气成天下之公吗?我们家内里的些许财产是私,那些盘据一方的豪强手里的军队、地盘莫非不是私吗?”
“昔商汤讨桀十甲子,周武伐纣八百载,始于寒末,筚路蓝缕,教养诸夷,混合海内,牧天下生民,遂成中国。近世以降,秦汉晋隋唐宋历不过三百春秋,盛不过几十寒暑,何也?
然七国八王者何焉?此汉晋无议政之肇,议政非科举之议,乃王公之议、朱紫之议、贵族之议,尤重国人与三老之议也。公室、卿、大夫朱紫也。士朱紫庶子,贵族也。国人王民也,为国服戎,君命国基也。三老乡贤,黎苗之长,戎事之附也。
以是将来必须有一个分歧于东南的轨制,去庇护均田农户的好处,要不然一千多万人都和大明朝冒死,这费事就大了。
以是置九边还不如封九塞,题目只是这么让九塞封君各安其分,为国守边?
这位纪御史是半封建的卫所出身,深知半封建的弊端,同时他也感觉现在的天下碎成如许,要完整规复郡县,当即重修中心集权是不实际的,以是只能“官府者官府之,封建者封建之”。
厥后,此政益衰,积春秋战国,时有孔孟兴儒欲复其制,终至而亡,再未闻神州有四百年之朝代。
“要饭的明路?”王夫之轻拈着髯毛,有点哭笑不得。这个纪坤本身是个获咎人的苛吏,还敢满口胡言,就不怕有人告他一个谤君之罪吗?
三代之封建者,封建立藩,屏弊夷夏,诸君下乃有公室、卿、大夫、士诸层,亲亲尊尊、层层建卫,各领其责。
......
昔周武穆诸王有三老国人议政,制衡朱紫于内,扫荡东方于外,国人争相效王命,以军役为荣,三老征赋于王野,费器具足,天下咸乐,虽昆仑、肃慎不敢不朝于镐。至周厉其政衰,宣、幽视国人三老如仇寇,遂有迁洛之变。
汗青上的大清朝就玩过,比如闻名的“湖广填四川”实在就是一场均田,直接派兵去圈住湖广的处所的一些人丁稠密的村落,全数给押去四川分地步......
纪坤、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四位此次一共上了两份建议书,此中一份建议书是提朱慈烺处理粮食题目的。提出了用“借粮抵赋”的体例向东南和湖南的地主筹集大米,以应对燃眉之急。而这份《谏封建议政疏》名义上则的共同“借粮”的——用“议政”和“议税”(议田税)之权,作为“借粮”的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