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清的家,在目林湖滨的一个垸子里。深冬的湖滨地区,天高地远,萧瑟空旷,一望无边。一个又一个的小垸子,三三两两的人家,沿着堤脚,逶迤连绵。垸子中是平坦的水稻田,现在都收割了,宝塔形的稻草垛,东一个西一个没法则地随便堆放着。偶尔有几处油菜田,葱茏的油菜猖獗地发展着。远远的,一簇簇杨树围在一起,高高的直插天空,杨树前面,就是杨俊清的家!
杨俊清租了个三轮摩托车,从乡间的机耕路上驶过。碰到村落里熟谙或不熟谙的人,杨俊清都会扬扬手,打个号召。大师就愣住了脚步在迷惑:这个伢子是哪个?中间就有认得的人提及:那是杨家湾杨昌文的小儿子,听讲大学毕业在外埠事情。杨俊清听了内心好笑:本身没钱没权没势,乡亲们当然不记得,或许哪天本身有出息了,也给故乡做点进献,乡亲们就会认得本身了。俗话说繁华不归乡里,如锦衣夜行。呵呵,本身也势利了。杨俊清点头苦笑。
第二天,杨俊清和爹打豆腐,这也是乡间过年必备的。堂屋正中一个大铁钩,钩下一个十字形木架,木架四角拴着纱布帐,布帐里是白白的豆浆,一人扯了十字木架的两个角,左一下右一下,高一下低一下地推着拉着,细细的豆浆水就从纱布帐里漓了出来,氤氲的热气一阵阵地冒上来,昏黄了劈面的人影。杨俊清感受依兰就在面前,一会儿好象又是杨蕙琳,再一会儿又变成了林影,真好似雾里看花,心猿意马满天满地跑火车。
“那你多吃点,另有好远的路呢。”杨蕙琳坐在饭桌边,笑盈盈地看着杨俊清吃。
“你先吃,等会爸和浩轩起来,我们一起吃。”杨蕙琳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