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这个人上书来势汹汹,除了伏阕上书,乃至还四周投书。朝中重臣多收到这仿佛檄文普通经心写就的讨伐书,里头将傅双林骂得一文不值,用心险恶,更是提起之前被压下去的杀父一案,只说此案有黑幕,陛下被蒙蔽,用词讲究,辞藻经心,罪名又都非常耸人听闻,明显是要语出惊人。前朝太学大多是贵族后辈,本朝国子监刚建立时也是如此,且当时人才残落,时有监生直接保举入朝的事,厥后高祖命各地遴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良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并且多加正视,垂垂冠带云集,英才日盛,本朝数代,都曾对国度政令实施提过中肯建议,天和年间田英一事上也有过决定性的上书,更被当时先帝盛赞为“天子储养卿相之地”“天子虚己以听之,宰相昂首而信之,天下倾慕而是之”,自那今后,国子监监生们非常主动存眷国度大事,参与国度政令实施为荣。也是以,国子监每次上书,几近都是冲着万世名节去的,一旦个人上书,不是直斥政令实施之舛、禁庭私谒之过,就是触及国度盛衰之大计,语不惊人死不休,官员们也一贯非常顾忌他们,畏之如狼虎。此次上书,朝廷高低也是惊诧,但是却也只能静观其变。
天枢道:“那部属派人去顺天府或是五军都督府让他们派人来?如许下去很伤害,就怕他们煽动围观大众围攻车子。”前朝就有去宣读抄斩清官家圣旨的寺人和从人被群情激奋的爱国太门生以及围观大众从车子里拖下来活活打死的,法不责众,更何况寺人的命如蝼蚁,不过是皇家奴婢,最后天子也没究查,不过是学官戒斥了几句,白白冤死几条性命,但是车子里的人可不是浅显人,他不敢掉以轻心。
没想到车子往宫门口走,路过闹市之时,却俄然停了下来,车子外头传来车边保护斥责之声以及一些义愤填膺的声音此起彼伏:“奸佞贪权误国!”“揽权干政、欺君蠹国!”喧闹声越来越大,明显是围观的大众越来越多了。
而等楚昭带着双林回了京,铺天盖地的弹劾御前总管兼御马监掌印寺人傅双林无诏调兵的弹章又雪片一样地上奏到了楚昭御前。
双林道:“陛下脾气可不是轻易劝得动的,我尝尝罢了。”骆文镜含笑不语,双林看他一副了然于心的模样,晓得这些年固然他和楚昭非常谨慎,这些楚昭身边的近臣大抵多少还是猜出了些端倪,畴前前朝时不时还上书请楚昭立后,现在前朝重臣,后宫太皇太后都却都装聋作哑不提此事,也不知是楚昭赛过御下的手腕了得,还是这些臣子都是聪明角色,不约而同地躲避了这一事。
骆文镜点头笑道:“陛下这些年威重令行,我们何曾拗得过他,何宗瑜今儿御书房开口说了句,陛下立即脸就撂下来了,说现在的国子监士人民风极差,悖谬狂乱,整日偶然读书,公开狎妓嫖妓,又时植党相倾,结党营私,蛊坏士习,以私害公,现在捕风捉影信口胡言,背后定有人教唆,如此背义趋利,乱政害民之行,合该申严学法、戒饬诸生,要不是一旁刘太傅劝了两句,只怕陛下立即就要下诏给国子监学官要严惩学子了,厥后陛下还给何宗瑜摊了个去广东的差事,没几个月回不来,这眼看天就要凉了,我可不想分开娇妻……你一贯是保全大局的,还是你劝劝陛下好一些,我看你在京里也闷得很,不若出去外头松快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