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名姝喝着也很好,是岩茶之王,但她不爱这一口,只是含笑对商梓姝点头。
“本日斗茶开端——”施管家上门重重敲锣,由各家参与斗茶的人上去抓阄排序,商家由商梓姝参与。
两个时候的戏曲唱罢,施厚琼带领着何知府与一众秀才入内,斗茶这出重头戏才开端。
他亲身烧水,掌控着水的热度,这一点商名姝不如商梓姝,她只看得出水沸,沸水注入,茶叶在水中舒缓,好像翠绿柳叶,一股淡淡的豆香飘散……
接着是武夷山岩茶,看破戴是一名掌柜,他用的紫沙壶冲泡。
他们在私故里林高议论阔,从诗词歌赋到民生家国,或喝茶或酌酒,兴趣来了操琴赋诗,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茶叶条索紧结,光彩乌润。
“你看那位。”商名姝手中团扇对上劈面一名清秀直裰青年,“仁和陈氏。”
茶叶在水中翻滚,茶汤呈虎魄色,有奇特的岩韵。
“入口鲜爽,回味甜美,香高味醇,回甘耐久。”商名姝喟叹。
歙县除漕溪茶另有一名茶——顶谷风雅,此茶乃是贡茶,深受宫廷爱好,官方也有,可惜他们商氏没有顶谷风雅兜售,自不能用此来斗茶。
每三年一次的秋闱,每一次能招考都是全部府城的佼佼者,人约100至300人不等。
茶叶扁平光芒,光彩嫩绿。
商名姝让商梓姝先喝,要斗茶的是商梓姝。
看着这么多来自天南地北的名茶,商梓姝内心打鼓,他们的茶是漕溪茶,商梓姝更爱金山时雨与松萝茶,施家先选了松萝茶,商进梁作为歙县人,他一锤定音必须选产自歙县的漕溪茶。
“第一名上茶的乃是仁和陈氏。”排序成果出来,第一名是陈氏。
这句话吊起统统人的兴趣,施厚琼给本年来参与斗茶的人挂上夺目竹牌,牌子上面将茶的种类,出自哪家茶行,由何人冲泡都写得清清楚楚。
此次商名姝没有分得,小虞氏将本身这杯递给商名姝,她夙来不太爱茶。
由小厮端着环绕四方楼一圈圈走,供遴选添彩头。
虎丘茶以花茶闻名,唐时便有记录,以茉莉花茶、玳玳花茶和珠兰花茶为最,商名姝喜珠兰花,平常常饮的也是珠兰花茶,由刘家购买。
台上十几人,有三名女子,除商梓姝另有一名四十来岁的妇人和一名似新婚不久的新妇,商名姝认得这两人。
新妇叫赵婉儿,原是他们徽州府人,前年嫁去姑苏茶商刘家。
商名姝从香囊里顺手抓一把金珠,略过西湖龙井、武夷山岩茶、滇南普洱,毫不踌躇放在香茗斋上。
“莫非他就是陈大郎?”商梓姝正想晓得龙井的奇特炒制之法,一下子被商名姝吸引,“我听闻陈氏这一代子嗣薄弱,只要一子,约莫弱冠之龄。”
李夫人带来的是姑苏名茶碧螺春,赵婉儿带来的是姑苏奇特的虎丘茶。
“本日施某感激诸位赏光,施某是个茶商,故而斗茶之事多费了些心机,承蒙天南地北的老友不弃,有幸让我们得见各地名茶。”施厚琼站在戏台中心朗声冲着四方抬手抱拳,“为增加些许兴趣,在坐诸位皆可添一个彩头,押一押谁家能拔得头筹。”
商名姝和商梓姝又蹭到小虞氏的茶。
“看着不像。”商名姝点头。
紧接着是李夫人,她用的是白瓷茶壶,碧螺春茶叶卷曲成螺,白毫闪现:“产自太湖之滨,采摘明前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