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四十二章 农事院使

我的书架

看着天子如此欢畅,殿中的寺人宫女们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固然这个天子很少冲他们生机,但是这个天子可不是个好说话的善茬子啊,内廷、东厂和锦衣卫的大洗濯,给这些人留下了太深切的印象。

看着难掩冲动的大明天子,徐光启心中也是松了一大口气。他最担忧的就是本身辛辛苦苦试种胜利的新型农作物,不被天子正视,那样的话不但他这几年的心血白搭,就是大明北部边地的饥荒也没有好的体例挽回了。

徐光启听了这话,当然欢畅,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受,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却说道:“陛下,此等作物,固然高产,且极易莳植存活,但眼下臣培养出来的良种尚未几。

徐光启最后拿出来的番薯,就是后代的地瓜,南边也叫红薯。这个东西也是产量超大的作物。

“臣建议来岁春,陛下可先在京畿四周划出一块田庄莳植,到了春季,此物两种则数十倍于当前,到了后年便可在直隶、九边,乃至陕西、山西等地逐步推行莳植。”

地瓜的亩产则更高,大抵在三千到五千斤之间,而土豆的亩产特别高,浅显的农田便能够达到四千斤和六千斤之间,要比小麦、水稻、高粱的亩产高多了。

说到这里,朱大明又说道:“徐爱卿既然以为培养良种相称首要,朕想,不如就在京畿周边的通州,开设一个稼穑院,专门安设这几年来跟从爱卿在天津实验的人才,同时招募更多的人手,在为朝廷培养良种的同时,担起推行土豆、玉米和地瓜莳植的职责。

“至于创办稼穑院的银子,朕的内库每年拿出十万两,然后朕再责令户部每年拨付十万两,供卿等研讨利用。”

徐光启看朱大明沉吟不语,接着说道:“陛下,此物在闽南、粤北等地,已经莳植多年,朝廷或答应以去文福建、广东等地州府,由其进献良种,若能在北地莳植胜利,也算是多了一条推行的体例。”

李时珍在1578年完成的《本草纲目》中就已经有了玉米的记录,但是直到乾隆期间,玉米在中国的莳植都还比较希少,一向作为御用之物,并未在天下范围内提高耕耘。

至于执掌稼穑院的人选,目前只能是徐光启来亲身兼任了。

想到这些,朱大明对徐光启说道:“徐爱卿献上这三样作物,在朕看来,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朕筹算在天下推行莳植,凡是山地、坡地、旱地、盐碱地,皆可莳植这三样作物。此后吏部考评提拔官员,也要把这三样高产农作物的莳植面积,作为一项内容。”

推荐阅读: 封印王     三国之北境之王     神棍夫人驭萌夫     明星饭店     半世情半世暖     八零军嫂娇养记     乙女向世界观恶役死旗屹立不倒     末日戒魂     妃上枝头:殿下嫁到     一念造化     总裁爸爸有点冷     穿越到七零年代末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