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开通州之前的三月十五日这天上午,崇祯天子时隔三再一次御驾亲临皇明忠义讲武堂,并因循之前的常例,先是检阅了讲武堂三百名在校学员的行列会操,然后与经心遴选出来的优良学员同桌共进午餐。
且说当日下午,崇祯天子在通州东十里堡的工学院尝试场上,亲身看了宋应星等人搞出来的万户号热气球,又亲身旁观了万户号热气球的载人燃烧升空尝试。
而工学院的司业宋应星,在持续兼任工学院司业的同时,则由工部矿冶清吏司的员外郎晋升为工部一个新设司的郎中,即崇祯天子当场新设的一个清吏司,即百工清吏司的郎中。
这些事情,除了现在这位崇祯天子以外,在这一世天然没人晓得,并且也不会有人能够预感到将来的结局。
军机大臣孙承宗、兵部尚书南居益、工部尚书毕懋康,以及兵部侍郎武备院总监孙元化等人,本就紧跟在崇祯天子的身后,现在听了崇祯天子说的这番话,个个用心记着,连连口称领旨。
宋应星的浓浓江西口音和噼里啪啦的快语速,让崇祯天子和诸位大臣们听得云山雾罩,并不是很清楚。
崇祯四年三月十六日上午,崇祯天子的御驾分开了通州,踏上了返京的归程。
李天经与宋应星都不是浅显的书白痴,要不然也不会成为明朝末年名垂后代的科学家。
此时的宋应星大抵四十四五岁的年纪,与当年入宫插手殿试时的模样已经有所分歧,不但两鬓的头发有些斑白,并且身材已然有点发福,并且额略微有点驼背。
这一行人陪着崇祯天子,穿过已经泛青的野地,来到了“万户号”热气球的跟前,宋应星站在热气球上面一个庞大的吊篮中间,大声地向崇祯天子和随行的大臣们讲授着热气球升空飞翔的阔别和它的根基构造。
细心算起来,这么一个部,统共也没有多少人,与后代比拟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了。
他可不会让宋应星等人超出这个期间去做他们底子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内燃机甚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