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方丈:“……”
李菡瑶便宣王静辉觐见。
连和尚都不放过!
死活都在一起。
老衲人不顾礼数了,强行打断她道:“月皇,老衲乃方外之人,并非月皇的臣子……”
饭后,王静辉来了。
不承诺也不可啊。
她觉得女儿很忙的,毕竟鼎祚初建,大事小事无数;再者,天子都要上早朝跟群臣议事。
不等他说完,李菡瑶便嘴快地打断他,笑吟吟道:“转头朕另有事要奉求方丈呢。”
李菡瑶笑道:“来接娘啊。――女儿安排了拂尘宴,请了很多客,给母亲拂尘洗尘。大师传闻母亲来了,都想拜见呢。我们先去吃早餐,再换衣裳。”
李卓航咳嗽一声,道:“瑶儿,爹爹是教你要人尽其才,但你也不能连方丈都操纵。方丈是方外人……”
不到下午,大街冷巷都传遍一个动静:曾给月皇批命,在月皇两岁时就断言她乃天命女皇的黄山翠微寺方丈、德高望重的智通大师,要在天元寺讲佛法。
李卓航寂静了。
他竟无言以对。
李菡瑶不附和地看着他,道:“方丈不是要普度众生吗?光靠鼓吹佛法可不能普度众生。百姓生了病,莫非吃一把香灰就真的能好?百姓的烦忧,多从衣食住行而起,有些是因贫困,有些是因贪念,有些是因不懂法……不管因为甚么,读书都能够让他明事理、开聪明,对他们只要好处。不然,好多百姓连香油都吃不起,在佛祖前点再多的长明灯有何用?还不如拿回家炒菜吃呢。那有委曲的就更不消说了,必须依托官府替他伸冤。当然,这事单靠方丈也不可,官府必须为民作主,这便是朕的任务了……”
李菡瑶正色道:“百姓抱病了,去佛前祈求菩萨保佑,方丈该劝他们去医馆,莫要执迷不悟担搁了病情,菩萨那里能管得了这些事呢?若百姓有烦忧不得解,方丈开解他们的同时,还要劝他们送孩子去书院读书。读书能够开智,也可明理。聪明开了,便能学得一技之长,糊口便有了下落,便不轻易生烦忧;能明事理,便可化解烦忧。若百姓有委曲,方丈欣喜他们的同时,要劝他们上官府告状……”
王静辉得了这个差事,很慎重,在姐姐欧阳薇薇的帮忙下,很快制定一套打算,马上实施。
智通方丈看着唇红齿白、双眼水润的姣美小和尚,憋不住道:“这位施主,尘缘未尽……”
智通方丈目光幽怨。
瞧方丈那模样,怪不幸的。
李卓航:“……”
不谈佛,谈甚么?
李菡瑶不觉得然道:“女儿又没让他出家,不过是让他在鼓吹佛法时,趁便把一些知识奉告百姓罢了。甚么都比不上百姓吃饱穿暖首要,只要那些混吃混喝的和尚才不顾苍存亡活,一心只要骗信徒们的香油钱……”
李菡瑶笑道:“以是,朕才命他跟着方丈,代方丈打理尘凡俗事,方丈尽管尘凡以外的事便可。”
这是要老衲出家的节拍啊!
李菡瑶人未到,声先至。
李菡瑶还体贴肠给智通派了一名帮手――王静辉,简而言之,就是智通方丈仰仗德高望重的名声吸引百姓前来听佛法,王静辉见缝插针地宣讲官府的仁政。
李菡瑶还在滚滚不断,“……朕已经扩建医馆、书院,也加强了朝廷吏治共同方丈……”
智通方丈感觉此举甚合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