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飞神采陡峭严厉,早不复在方家时的跳脱,“临时抱佛脚,哪有日日年年供着佛来得虔诚,无事不时时交好,将来有事,好歹有乞助之地。”
先生倒是见惯了不爱学习的调皮门生,似笑非笑地睨他一眼:“哦?你既然这般勤奋,四书可记得牢了?”
方若华停顿了下,见先生不说话,只好把释义也讲了一遍。
“方若华!”
方若华:“……”
他这一句再安妥不过,方若华就只好清算东西去读书。
“以是才保举他去你们高家的家塾。”
方若华是半点也不脸红隧道:“门生家贫,暮年只是随周秀才读了几个月的书,背了四书,并未曾学经,也未曾做过策论。”
若不是家道贫寒,怕传入迷童的名声也不是不成能。
高秋的确也要崩溃,话说,他们家这么长时候都没敢和方家人打仗,还不就是因为要慎重,怕惹那些神仙们不快。
一脸多日打雷下雨,异象几次,每逢这等雷雨天,山上的精怪们便不敢出门,恐怕是哪个大妖渡劫,再扳连了小妖,却也有那一向以血食为生的恶妖,喜幸亏如许的气候出来寻食……
固然只是简朴背诵,但抢先生久了,门生到底如何,那绝对能看得出来,方若华现在闪现出的学问,不说生员,考个府试当无题目才对。
那些个贵公子背后里谈笑,没少嘲弄他,可真正想一想,高秋自十三岁就本身出门做买卖,买卖遍及大江南北,说话办事的才气比那等托庇祖宗福荫的贵公子们不知高出多少倍!
方家一家子都分外正视,翻出收藏的布料来做衣裳,方家阿娘一贯沉默寡言,不大爱说话,技术却好,特地去裁缝铺子看过新近风行的款式,给他裁了一套非常光鲜,墨客们穿的儒装出来。
高秋哑口无言,半晌才讷讷道:“我听闻方小郎这书念得可不如何样!”
方若华:“……”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成以不慎;辟则为天下谬矣……”
高秋扯着另有满肚子话要说的小公子分开方家,带上主子,上了车回家,这才松了口气。
“那好,我便抽查你背一背,若能背的出,便饶你这一遭,如果背不出,那本日你就莫要上课,从速回家去,好生先把四书吃出来,甚么时候背得纯熟,一个错字都无,再来吧。”
这话较着是推委之言,可他说得分外诚心,一言一行温和可亲。
砰一声,戒尺打在桌子上,一昂首就见须发略有些黄,却仪表堂堂的先生冲他瞋目而视,“你站起来,说说我刚才说到那里了?”
摆布环顾,一帮同窗看先生肝火勃发的模样,也只好摊摊手,爱莫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