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儿服从!叔父且听了,自董卓逼宫之时,天下诸侯无不厉兵秣马,枕戈以待。现在春回地暖,用兵之时,岂有稳定之理?董卓堆积多年,兵精粮足,讨之不易。前者丁原不明兵势,擅动兵戈,自取杀身之祸。现在诸侯虽各有小成,却毕竟根底不稳,毫不敢以一己之力与董卓为敌。然若拖延日久,又恐被董卓一一击破。此种短长,诸侯皆同,故而终究必然联手一战。若侄儿所料不差,不出旬日,必然有挑头之人,撺掇诸侯结合”。
“哈哈哈哈”,郭嘉听的鼓掌大笑,“此子真奇才也!”
“嘿嘿,四方风云攒动,苍穹将即色变,叔父另有如此雅兴,实在可贵啊”。
曹操得了这个动静,仓猝与众文武商讨。
殿上众臣都被董卓吓怕了,稍有不慎便能够遭没顶之灾,一个个谨小慎微,谁敢说话。董卓这一席话问下来,全部大殿之上连个放屁的都没有,一片鸦雀无声。
“嗯!”曹操点点头,“文若所言甚是,此事不成拖延,我马上修书”。
高云心说:“这哪是奇才,这的确就是天赋啊!”
“叔父此言差矣!”,小孔明一副据理力图的模样。
“嗯!说的好”,高云听了连连点头,欣喜不已,又问诸葛亮道:“那依你之见,诸侯当中哪一个将会是挑头之人?”
李儒见董卓发怒,赶紧上前,奏道:“启奏我主,臣觉得此等乱臣贼子,不成使其养成力量。现在当趁其羽翼未丰,出兵一一剿除,以除后患”。
默数古今事,遥叹衰与兴。
闲观星斗月,身沁草木风。
“呵呵呵呵,你这小鬼头,见地倒不小。说来叔父听听”。
“禀太师,臣觉得,虎牢关以外,陈留比来。贼子曹操新聚乌合之众,易于剿除,可先出兵征讨”。
“叔父,有道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昔年秦甘罗一十二岁只曾单身赴赵。今叔父既任小明为随军参赞之职,于公便是君臣之份也。大战之时叔父却将我置于下邳,若全军晓得此事,皆以叔父厚此薄彼也,叔父将何故服众?”
小诸葛亮笑道:“叔父好安闲啊,这般时候另故意观灯?”
冬去春来,一岁又始,闲暇光阴快,在一片欢闹声中,不知不觉到了元宵佳节。元好问曾有诗曰:“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描述的就是元宵节的欢闹气象。
“何差之有?”
高云想带诸葛汐她们几个孩子去看花灯,但是摆布找不到诸葛亮。便问尹茜,“你瞥见我的小明侄儿了吗?”
小孔明说完这些,做了个鬼脸,咧着嘴问高云道:“叔父,如果雄师征讨董卓时,叔父可不成以带小明一起去啊?”
荀彧乃道:“此事不难,想天下群雄多是新起之兵,羽翼未丰。若让董卓一一剿之,必将各各崩溃。此中短长,想天下群雄亦必晓得。既如此,则合之不难矣。袁本初乃大汉公卿,祖上四世三公,国浑家望。袁绍与董卓素有痛恨,今屯兵北海,早有讨董卓之意。何况年前,董卓杀其叔父袁隗百口,此仇愈深;徐州高云,乃董卓最害怕者,昔日与董卓多有抵触。其必不肯坐视董卓强大。荀彧觉得,主公可修书与此二人,说其短长,劝其共同发难,号令天下诸侯,同谋讨伐董卓。有袁绍、高云二人出头,天下群雄必定同起呼应。届时董卓自顾不暇,吕布之围自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