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允现在正与尹默一道于驿馆堂中奉茶闲谈,遥遥就见姜维行来。走到近处,只觉面前这名少年长身玉立,威武俊朗,虽只着了一袭泛白的青衫,却涓滴不减其萧洒娴雅之态。他高低打量一番,心中暗赞:“传闻此人号幼麟,若只以表面而论,当真煌煌如麒麟之表也!”
而那位书卷气甚重的尹默,其字思潜,梓潼涪人。因益州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故幼年时远游至荆州,跟班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特别精于《春秋左氏传》。刘备入主蜀中后,仰其学名,聘其为益州劝学处置,作为益州学官。刘备进位汉中王时,也多借其学问,制定礼节典故。现在可谓是蜀汉当朝的一代学士,此时作为府中的代表前来迎候。
早有驿馆令和侍从在门口恭候,将一行人引入一进独立的院子。此处除了有多间屋舍外,还自带一个花圃。繁花茂草,风景恼人,又兼阔别贩子,非常清幽,倒是个可贵的好住处。驿馆令教唆侍从将行李一一卸下安设好,又为世人筹办热水新衣,以供沐浴换衣之用。
那人答道:“本官乃汉中王府太子洗马董允。”又一指身边那位书卷气甚浓的官员,道:“这位是益州劝学处置尹默。我等奉汉中王命,特来驱逐马将军和姜义士一家,在此恭候多时。却不知哪位是天水义士姜维?”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以此城为州治,至此,这座都会的人丁、农业、手产业、商贸达到顶峰。据朝廷官方统计,当时有户八万,口四十余万,这还不包含各家朱门中的家生子和藏匿等未编入册者。
董允冷眼旁观,只觉这位马钧绷直身子,停著不食,非常拘束。而姜维倒是浑然自如,该饮则饮,当食就食,气度一如平时,涓滴没有拘束之感。他方才对姜维已是大为窜改,眼下见他如此,天然更是高看了一眼。
这句话刚说完,与马岱随行的三十名骑士已是调转马头,集结结束,他遂朝世人拱了拱手,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诸位,就此告别了。”
东汉末期,中原烽火连缀,人丁锐减。蜀中反倒因为地处边沿,未经涉及,模糊另有几分当年乱世之景观。
时天气渐暗,城门表里尽是出城的行人,或推着小车,或挑着扁担。他们多是住在城郊的农夫,白日里在城中发卖完果蔬米粮,眼下均是踩着点,想要赶在关门之前出城和家中妻小团聚。
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汗青上乃是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的蜀汉四相之一,可谓大名鼎鼎。其父董和,官任掌军中郎将,是大司马府中仅次于诸葛亮的实权人物。他眼下正作刘禅的太子洗马,在汉中王府内任事,现在前来,当是属于宫中派来的代表。
马岱策马缓缓颠末姜维身边,忽小声道:“说不定几今后,你我二人还能同殿面君呢。”言罢,开朗一笑,旋即领着众骑拍马拜别。
浴桶边上放着驿馆令送来的新衣,是一袭宝蓝色的飞云流彩蜀锦直裾,披发着温和的光芒,瞧着华贵非常。但他只是仓促一瞥,并不取用,只从行李中取出一件浆洗得泛白的青色麻布长袍,披于身上。此前在武都,行李大多丧失,这件衣服是当日穿在身上的,故而得以保存。
姜维上前见礼道:“鄙人恰是天水姜伯约,有劳两位大人在此等待。”他口答心道:“本来是他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