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是休沐之期,诸葛亮府门口处却停满了车马,与法正府邸门口大相径庭。想来是因为诸葛亮待人和蔼,严于律己,在蜀平分缘甚佳之顾。
三人左穿右行,来到一方曲径通幽处。只见一棵老松下,筑有一角亭子,亭中盘坐了五人。
姜维暗觉此行不虚,只因面前这几人都在青史上留下了名声。其间蒋琬、董允、费祎三人更与诸葛亮齐名,被后代并称为蜀汉四相。
诸葛亮为人喜平静,故而连宅邸也选在阔别喧哗郊区、一处极偏僻平静地点。
“却也不尽然。”只见董允摇了点头:“实施《蜀科》以来,吏治腐败、民风大治天然不假,只是也有朝中大臣,仗着主公的宠嬖,不知自爱,知法犯法。”
门生此前任CD县令,蜀郡官司诉讼多有耳闻。以蜀郡一地而论,建安二十年,该郡整年诉讼案件不过一百二十起,多为邻里胶葛,绝少小民状告朱门之事,非是来往无怨,实为不敢也。颠末一年宣导,民性渐醒,始有小户状告大户侵犯田亩之事。
世人见到姜维一行人,都是起家相迎。
“主公入主益州后,托我与尚书令等近臣编辑《蜀科》,主张治国事法、礼并用,威、德并行。本日的第二个议题是,蜀中实施《蜀科》四年不足,可曾尽到法律公道公允,百姓无怨的功效?实施期间可有疏漏?诸君都是青年才俊,又都有在当亲民官的经历,当畅所欲言才是。”
三人闲谈了几句,董允当下领着姜维、马钧二人向府熟行去。
刘备当场大发脾气,筹办对蒋琬严加惩办。诸葛亮闻知后劝刘备说:“蒋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润色为先,望主公明察。”刘备看在诸葛亮的面上上,才将蒋琬免罪。
马谡低头抱拳道:“门生自当谨遵先生教诲,先理强,后理弱,不易其俗,但收其心。”
而蒋琬蒋公琰在官方的名誉固然不及马谡,但在青史上鲜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人行到大门,一王谢童前来迎候。姜维说了然来意,又将名刺递于那门童。那门童请他俩稍候,回身出来禀报。
“哦?”诸葛亮问道:“休昭所指何人?”
董允笑道:“本日恰逢在先生府中停止集会,倒是与伯约不约而遇了。”
他本荆州零陵湘村夫,二十岁摆布就因为才调横溢,样貌出众而被时人夸同意名,赤壁之战后,进入时为左将军刘备的幕府,成为荆州书佐。
马谡自不必言,他因为失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无疾而终,这是后代口耳相传的故事。他也是以给后代留下了“刚愎自用”的印象口碑。
姜维抱拳道:“本日群贤毕至,维能适逢其会,何其幸也,诸位请便。我等洗耳恭听。”
谁知等待一会儿后,未曾比及门童,却见“老熟人”董允一脸笑意,快步而来。
几人中年纪最小的二十出头,最大的也不过三十来岁,举手投足间,皆是风骚萧洒,名流气度尽显。
姜维心中咋舌不已:“如何我与这位董大人这么有缘,到那里都能见面?”想归想,他面上暴露笑容,抱拳道:“入蜀不过几日,却能四会董大人,维何其幸也。”
诸葛亮起首开口:
汗青上,在诸葛亮垂死之际,后主刘禅前来问计,诸葛亮道:“臣若不幸,后事件以付琬。”蒋琬终成为诸葛亮嫡传的担当人,是后主期间第二位总览天下军政大权的实权人物。当然这是后话,此处略去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