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着。现在天气已晚,恰是中午三刻,孔明先生寻死也不能在此时,不如比及明日中午再走也不迟,届时孤定当亲置水酒,为先生送行。”
刘琦闻言大惊,沉声说道:“事到现在,孔明先生还是不肯宽恕本身吗?莫非只要一死才气明志吗?”
诸葛亮拱手道:“多谢楚公一再美意挽留,亮这平生能得楚公如此挽留,也算是值了,不过人各有志,但愿楚公不要再让亮难堪,时候已到,再过半晌,亮恐怕连鬼都做不成了,楚公,请保重。”
“主公,舍弟他……”看着刘琦那一脸等候的神情,诸葛瑾那尽是泪痕的脸上异化着愧色,刚说了这几个字,却又俄然说不下去了。
以是,刘琦便在诸葛瑾的指导下,亲身来到了诸葛亮地点的“牢房”里。
说是牢房,实在这里只是一间清算得非常洁净的房间,内里床榻之物一应俱全,除了不能自在活动以外,这里和平常一些达官朱紫的布局没有甚么两样。
这倒不是诸葛亮感激刘琦让他多活一天,而是因为按照当时人们的传统,中午三刻阳气最盛,人被杀了就算连鬼都做不成,只要对犯了谋逆、弑父等大罪之时才停止这等峻厉的奖惩,诸葛亮当时急于求死,却没有看时候,经刘琦这一提示才觉悟过来,他本来决定要到阴司去陪主公,可不能连鬼都做不成。
当时诸葛瞻方才出世不久,(比汗青提早二十年,因为在本书中诸葛亮并未娶黄月英为妻,而别娶关陇贵族之女所生),比刘禅还要小一些,天然不能直接授官,刘琦便将其拜托给诸葛瑾代为教养,待得七岁后便送入襄阳书院,待得成年后直接开特科授予官职。
这天然是刘琦对诸葛亮如许的人才的特别照顾。
“如此,便多谢楚公了。”诸葛亮的脸上少有的现出了一丝的感激,对着刘琦慎重行了一个礼,然后便安闲拜别。
刘琦闻言叹道:“先生如此,实在是让琦难堪,若论亲情,先生之姐丈乃是蒯氏族人蒯褀,与贱内乃是堂兄妹,论友情,先生与我岳丈承彦公、另有我麾下元直、士元等人私交甚厚,又与子瑜为亲兄弟,论公义,先生乃天下名流,名冠荆襄,我杀先生,实与焚琴煮鹤无异。先生此举,难道陷琦于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