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暴风吹送吴军的船只到了曹休等人的虎帐下,被曹军斩首一部分,捕获一部分,吴军随即四散奔逃。曹丕下诏号令各路军队从速渡江。军队还没定时进军,孙吴救济的船只就到了。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操进兵围困邺城。袁绍的本家袁春卿是魏郡太守,正在城里。他的父亲袁元长住在扬州,曹操派人把他接了来。董昭写信给袁春卿说:“传闻贡献父母的人不分开双亲去谋取好处,仁慈的人不健忘君上去秉公交,有志之士不趁动乱之机幸运取利,明智的人不可诡异之道而给本身招致危难。您的父亲畴昔因回避海内动乱,向南游到百越,并非成心冷淡骨肉之亲,在吴会乐而不返,明智的人深深晓得这一点。或许只要如许做才是精确的。曹公哀怜他死守本身的志向,廉洁恭敬,离群索居。没有朋友,以是特地调派使者前去江东,偶然是驱逐,偶然是陪送,现在顿时就要到了。即便您现在处在最安然的处所,依从的是有德重义的仆人。又占有有泰山一样坚毅的地盘,过的是神仙一样的日子。从道义上说,都还应当背弃那边,面向这里,舍弃百姓,奔向父亲。并且畴昔邾仪父与鲁隐公盟誓,鲁国人歌颂这事,却没有记录他的爵位,可见王室所没有任命的,爵位之尊就不能实现,是《春秋》的义旨。何况您明天所依托的是一个危难动乱的处所,所接管的是一些假造不实的号令呢?倘使你与那些作歹的报酬伍,而对父亲却不加体恤,那就不成以议论甚么尽孝了。健忘了祖宗所居住的本朝,安于不是正统的奸邪的职位,实在难说是尽忠,忠与孝都被烧毁,更难以说得上是明智。再说畴昔曾被曹公所尊敬地征召,现在却靠近族人而冷淡生父,以所依托之处为内而以王室为外,沉沦分歧法的利禄而叛变知己,不去寻求福祚而却走近危亡,放弃明正大义而接管奇耻大辱,不是很可惜吗?如果能够幡然悔过,窜改态度,奉戴天子,侍养老父,委身于曹公,那就能忠孝不失,光荣的名声显扬天下了。您应留意计议,尽早决定妥当的运营。”邺城霸占后,董昭被任为谏议大夫。
厥后董昭提出建议:“应当切磋当代的轨制建置分封五等爵位。”曹操说:“扶植五等爵位的是贤人,又不是做大臣的所能制定的,我如何能担负得起呢?”董昭说:“自古以来,大臣帮手天下的,谁也没有建立过像明天您如许的功劳。即便有您如许的功劳的,也没有悠长居于臣子的职位的。当今明公您为本身德行上另出缺点,未达到尽善之境而感受惭愧,为能保守名誉节操,没有更大的任务而欢愉,德行的夸姣超越了伊尹、周公,达到了至善至美的极致。但是太甲、周成王那样的君主一定能够再次碰到,现在百姓难于教养,更甚于殷代、周朝,处在大臣的职位上,让别人在大事上思疑本身,实在是不成以不重新加以思虑啊。明公您固然威望德行超出前代,又深明法度,但是如果不能在此时奠定根底,为子孙万世考虑,还是没有做到家啊。奠定根本的底子在于地和人,应当在这两方面逐步有所建立,以便自我保障和保护。明公您虔诚的节操已经脱颖闪现出来,天子的威仪也闪现在容颜上,当年耿弇在床下对光武帝说的‘天下非常首要,不成被他姓之人获得’的话,朱英对春申君说的‘处在不成预期的期间。奉事不成希冀的仆人,如何能够没有出于不测的人呢’的话,却没法听到。董昭我受您的恩德非比平常。以是不敢不照实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