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拜见丞相!”兄弟二人站在门口见礼。
令狐浚二人赶紧点头拥戴,他们在虎帐中两月不足,已经完整被蜀军的军制、设备所吸引,再加上军中人才济济,另有个奥秘的刘封,倒也不感觉诸葛亮是虚妄之词。
“二位不必如此,起来吧!”诸葛亮挥挥羽扇,表示二人起家,笑道,“吾自知二位将军之心,有此一问,不过是为信义罢了,大丈夫一言既出,当如九鼎,切莫食言!”
看完手札,二人暗自窃喜,竟如释重负,只感受心中一股莫名的压力尽去,整小我变得轻松非常,再无挂碍。
“救兵未到,不成轻动!”诸葛亮却微微点头,顿了一下又道,“不过偃城乃是重地,不能再失,令狐将军兄弟二人久在樊城,熟谙地形,吾派你二人前去樊城协防!”
太原王家和令狐家属都是本地士族的榜样,王凌固然被蜀军囚禁,但至今未降,叔父令狐邵至今还是魏臣弘农太守,自从他们二人降汉以后,一向未曾来信,哪怕是痛骂指责也好。以是令狐浚二人固然已经甘心投降,但心中还是有惭愧和顾忌,族中之人必然会对他们指指导点,特别是对比王凌,更是会被唾骂,如果将来蜀军一统天下,还能衣锦回籍,一旦失利,他二人便再无颜认
“呵呵,子益乃是奇才,不成以常实际之,”诸葛亮也微微一笑,赞美之色溢于言表,“其文韬武略,定能复兴汉室,安宁天下,完成先帝之大业。”
作为降将,不免就有这些难堪,就算你内心再朴拙,也会惹人猜忌,特别是领命在阵前与旧主交兵,别人更是要防着你反戈一击。
关兴等民气中都迷惑不已,襄阳的五万兵马迟迟不到,也不见诸葛亮派人催促,如果遵循军法,如此贻误战机,但是斩首之罪,连关兴都迷惑这领兵之人究竟是谁,竟会拖延如此之久。
不过更让他们吃惊的,还是信中的内容,王凌在信中申明,已然决定弃魏投汉,接管刘封的前提,情愿为国度效命,开疆辟土。
坐到蒲团之上,屁股底下非常软,比之凳子更加温馨,二民气中感慨,本来就曾会商过那些凳子,说刘封突发奇想,太会享用,现在感受了沙发,才晓得另有更好的。
伍!”
令狐浚想不到诸葛亮会给他们领兵的机遇,不由欣喜交集,愣了一下以后顿时上前领命。
诸葛亮一身儒衫,更显萧洒超脱,负手而立,背影给人一种飘然出尘之感,只是头发灰白异化,粉碎了一丝美感。